我国半废锅煤气化装置运行诞生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截至9月11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下称“半废锅航天炉”),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五期项目气化装置应用的A级连续运行时间已满2年,突破气流床气化技术连续运行世界纪录。截至发稿时,该装置仍在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中。
据昊源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改造项目采用了4.0兆帕气化压力、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炉,这是昊源集团采用的第七台航天炉。该气化装置于2023年9月12日一次点火开车成功,次日产出合格的合成氨产品。自投产以来,该气化炉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高效率运行,而且蒸汽产量不衰减。半废锅航天炉的高效持续稳定运行,使液氨综合能耗达1130千克标煤/吨,极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每年还可回收高品位热能折标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有效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为昊源集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气化装置开车后,昊源集团不断拓宽气化原料煤的指标范围,将气化原料煤范围拓展至20余种。其中煤质灰熔点最低1140℃,最高超1350℃,灰分含量在8%~14%波动,气化炉始终稳定运行,刷新了此前航天炉A级连续运行489天的纪录。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考察现场后表示,气化炉废锅的蒸汽衰减问题是一项行业难题。半废锅航天炉在昊源项目实现了2年的安全稳定运行,且蒸汽产量不衰减,堪称里程碑式的重要进展,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航天工程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推动粉煤气化技术进步,公司平均每年研发投入强度超5%。针对蒸汽衰减行业难题,公司创造性开发了熔渣冷幕墙技术和振打清灰技术,并首次采用了全新的灰渣水处理工艺流程,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技术成果。目前半废锅航天炉技术已获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据了解,半废锅流程气化技术是国家鼓励支持的煤气化领域核心技术,《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版)》明确提出,应加快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和半废锅流程气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有序推动产业改造升级。
项目概况
2021年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启动总投资100亿元的三期项目建设,该项目全部按照数字化工厂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年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改造、年产6000吨氮甲基氧化吗啉、年产30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年产20万吨聚苯乙烯、年产30万吨双氧水等。
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颍东区
建设项目概况:
一期项目位于颍东区插花镇,已于2019年10月31日取得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阜阳中电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函》(皖环函〔2019〕922号),项目一期占地111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一台80t/d的回转窑焚烧炉(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规模24000t/a)、建设一座稳定化/固化车间,建设一座库容为14.2万m3的安全填埋场等主体工程和配套辅助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