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长鸿高科(605008)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16.25%;归母净利润167.6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二季度实现营收11.25亿元;归母净利润1810.54万元,实现环比扭亏为盈。
据长鸿高科透露,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冲击,净利润水平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除宏观环境制约外,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子公司长鸿生物为提升现有装置生产效率,于今年第一季度对PBT装置开展技术改造,较长时间的技改停工直接影响了当期产量,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本期同比数据的承压态势。
不过,随着经营环境改善,公司在第二季度迎来关键转折:一方面长鸿生物生产节奏逐步回稳,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二季度新材料新材料:BK0523 31837.96 -1.25% +自选市场呈现普遍回暖态势,汽车、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复苏,直接带动特种合成树脂与高分子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长。多重积极因素叠加下,公司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环比扭亏为盈,盈利能力得到修复。
从业务板块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长鸿高科各产品线呈现“分化增长、亮点突出”的态势。其中PBAT/PBT业务保持增长势头,营收同比增长23.05%,毛利率提升2.12个百分点;TPES业务也保持稳定增长,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3.4%,毛利率提升2.38个百分点。
碳酸钙业务成为上半年最大业绩亮点,营收同比大幅增长842.33%,毛利率提升11.47个百分点。随着公司碳酸钙项目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依托广西贺州高纯度矿产资源优势,其产品附加值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行业报告预测,受益于下游塑料制品、汽车等终端应用领域的持续需求增长,国内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65.95亿元。
黑色母粒业务虽受上半年技改短期承压,但长鸿生物通过独特生产工艺(副产蒸汽及尾气回收利用降本),技改后产品质量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随着下半年市场需求回暖,该业务有望实现业绩反弹。
8月28日,长鸿高科进一步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其中PBT产品产量为62,557.69吨、销量为60,954.94吨,产量略高于销量;同期 PBT平均销售单价为6,871.72元/吨,较2024年第二季度的7,871.23元/吨下降12.70%。
原料采购方面,PBT关键原料PTA 2025 年二季度平均采购单价4,198.68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5,166.04元/吨下降18.73%,BDO平均采购单价6,973.70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7,203.59元/吨下降3.19%,同时化工通用原料丁二烯、苯乙烯采购价同比分别下降21.62%、21.13%,或间接降低PBT辅助物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