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榆林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决定:张晓光同志任中共榆林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这座被誉称“中国的科威特”的城市,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迎来新主官。
公开履历显示,张晓光是1964年生人,老家咸阳礼泉县,早年间就读于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修习商业经济专业。
1986年,张晓光大学毕业后,即至陕西省统计局工作,从办公室秘书一步步成长起来,升任为该单位综合处处长。之后,在汉中市南郑县度过两年时光,任该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正处级)。
2003年3月,张晓光又回至原单位陕西省统计局工作,历任副总统计师(正处级)、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等职。
算起来,张晓光在陕西省统计局工作逾30年。
55岁时,其“转场”至陕西省发改委担任要职,经历和见证陕西过去三年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少事关陕西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张晓光亦是重要参与者。
回溯起来,其到陕西省发改委任职的2019年并不平凡,该年末,新冠疫情突袭,至此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疫情”阴霾头悬于顶。
于此而言,“稳增长”愈显其重要性,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亦寓于此背景中。
尤其是陕西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面临“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的局面,如虽具备科教资源优势,但却未能将其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以西安为例,“顶天立地居多、铺天盖地偏少”;于能源底色较深的陕北榆林、延安而言,“双碳”“双控”背景下,承压不小……
彼时,适逢其任期内,《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不少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譬如: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清洁化高端化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数字陕西建设;
……
当然,上述“药方”也是有具体所指的,如西安笃定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链主”企业拓展上下游,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实际上,近两年来,于陕西而言,舆论界较为关注的莫过于风风火火的“秦创原”,以及西-咸一体化的务实性推动。
事关陕西未来发展,这也是张晓光在任期内着重参与的两件大事。
2021年,陕西经济总量达到2.98万亿,在全国居第14位,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晓光直言“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他强调,“把新发展理念一定要作为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要坚持始终。”
尤其是,在陕西省既定的发展路线图中,“十四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
换言之,也即是在2025年,经济总量要达到4万亿以上。
而要达至此目标,亦需从全局统筹部署,背后更涉及各地市勠力同心。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统计局和发改委长期任职的经历,使得张晓光对于数字极为敏感。
如在诸多公开场合中,对涉及陕西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如数家珍,且极具全局性、统领性、批判性思维。
具体到其此番履新的榆林,经济总量在2021年突破5000亿元(5435.18亿元)大关,2022年上半年即已达到2969.84亿元,名义增速34.21%,高居榜首。
实际上,这也不难理解。张晓光早先便有一番研判和见解。
比如,其曾谈及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东部沿海整个的经济增长势头要有一个爆发性的释放,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地增加。煤炭不但要为陕西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为全国经济发展,为全国能源安全作出贡献,这是陕西的责任……
当然,于现阶段的榆林而言,论经济贡献度,难免过于瞩目,但也需警醒自惕,不断推动其能源化工产业清洁化高端化发展(详见《榆林角逐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榆林要走“新路”》《榆林“最强天团”要打“硬仗”!》)。
此番掌舵榆林,张晓光又将如何带领这座能源大市,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上更进一步,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