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行业资讯
“碳达峰”倒逼焦化行业重整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1728次 更新时间:2021-03-26
  新一代绿色化、智能化焦化工厂,将改变人们对传统焦化行业的认知。
  在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几天,内蒙古阿拉善盟沪蒙焦化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全部规划项目在2025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现代跨越式煤焦化示范升级,实现全封闭储煤、储焦。
  同时,内蒙古、宁夏、贵州、辽宁等地的一批新建焦化项目正陆续公示。有迹象显示,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将成为焦化行业今后一段时期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焦化行业“十四五”规划确立的行业发展基本原则是:要以全局观念、全球视野、开放的胸怀,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这是一项涉及所有行业的国家行动。焦化行业当然在碳达峰行动中要有所作为。一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自我战略重整,正在焦化行业悄然上演。
  逐渐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
  焦化行业是以煤炭为原料进行高温炼焦实现能源转换的产业。我国焦化行业起步于19世纪末。早在1898年,江西萍乡煤矿和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已有工业规模的焦炉生产。
  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焦化行业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即起步探索期、加快成长期、无序生长期以及优化整合期,目前焦化行业正处于优化整合期。
  业内人士称,有着百余年发展史的我国焦化行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够成熟完善;大部分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偏弱、负债率较高;企业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和成效还不显著;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全员综合  素质提升亟待增强;安全环保的稳定达标任务仍然紧迫繁重等。
  资料显示,我国焦化产能在2014年达到高峰,由于彼时下游需求低迷,整个行业开工负荷率偏低,因此当年的产量并没有同步达到顶峰。我国焦炭产量的顶峰出现在2013年,当年我国焦炭产量达到48179万吨,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70%左右。
  产量及产能不断达到顶峰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供应严重过剩问题,并因此导致行业内企业大面积亏损。至2015年12月,焦化、钢铁等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行业亏损面达80%。这些行业供需关系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红利影响下,我国焦化行业逐步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4年之后,伴随着政策性去产能、亏损企业自发退出,我国焦化产能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16年,焦炭去产能速度有所加快。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发布了相关行动方案,作为焦化大省,山西、河北、山东将焦化去产能作为行动方案的主要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4.3米以下焦炉的淘汰工作、“以钢定焦”、产能减量置换。截止到2020年6月底,我国焦化产能下降至5.38亿吨,2018-2020年三年间减少规模达到2400万吨,较2014年高点下滑10.5%。
  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仍然存在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的中早期,企业基本处于“只焦不化”的状态,焦化过程中副产的焦炉煤气利用率偏低,大部分都点了“天灯”,这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浪费了提升收益的机会。
实际上,我国焦化是发展很成熟、很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多年来,由于原材料供应较为充足,技术门槛较低,各地涌现了大量小规模、小产能的炼焦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焦化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主要是独立焦化厂和钢厂自建焦化厂二维竞争,同时也有部分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焦化厂。
  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与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焦化厂一般受到各地环保容量限制,并且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炼焦副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等深加工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独立焦化企业向钢铁企业和其他冶炼企业销售焦炭产品,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炼焦副产品的加工和焦炉气的综合循环利用。对于独立焦化企业来说,丰富的产品结构和较长的产业链是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随着焦化产能的不断提升,面对焦化企业亏损严重、产能过剩加剧的现实,山西在国内率先开始推进焦化产业战略重组,以延伸焦化行业产业链,实现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以化为主”的战略转型,以打造能源革命新样板为引领,建设新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不过,这样的转型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显然还存在差距。有观点认为,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长期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在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绿色发展、实施智能制造、提高竞争力等方面仍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焦化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呈波动发展态势,钢铁产能过剩已是全球性问题,与钢铁行业紧密关联的焦化行业亦是如此。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伴随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焦化行业发展将呈现加快优胜劣汰、整合重组等特点。随着钢铁消费量下降和电炉钢的发展,以及氢冶炼等新技术应用,焦炭消费将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炉大型化的发展,对焦炭质量要求将逐步提高,优质炼焦煤资源将更加紧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业内专家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焦化行业的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焦化行业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繁重。
  行业战略重整目标明确
  根据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焦化行业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积极推动行业资产整合,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集约化发展。这意味着,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产业格局将是未来最主要的方向,将让焦化行业战略重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根据规划设计,焦化行业将建立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的新业态,利用现有装备和产能,发挥焦炉的干馏分质功能和能源转换效率高的优势,开拓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应用的新领域,实现与现代煤化工、冶金、化肥、石化、建材等行业的深度产业融合。建立焦化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机制,真正形成煤焦钢企业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与此同时,焦化行业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有效地激发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推进企业安全、环保和综合效益再上新台阶。以全流程系统优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补齐焦化行业高效运行的短板,通过焦化示范企业引领,全面提升行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争取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
  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作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焦化行业,在“碳达峰”行动中当然得有所作为。
  根据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焦化行业将进一步开展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到 2025 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优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在实施路径上,充分发挥焦化园区、集聚区循环经济优势,对具有资源、市场、物流、技术装备、环境容量等优势的焦化园区、集聚区,全面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企业间的资本参股、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将彼此关联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生态产业链的优化配置;以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通过园区产业之间的生产耦合,使物料、能量、产品在园区内产业之间进行循环,从而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加快构建全国焦化产业整体布局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