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重要新闻
急刹车遇上急转弯,比限电更可怕的是停电!能耗双控“一刀切”,制造的只是假象!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1872次 更新时间:2021-09-27


双碳愿景摆在前,
3060目标有挑战。
两高项目成重点,
上马投产周期缓。
能评指标审批难,
能耗指标再置换。
双控政策力度大,
一刀切断生命线。
限产限电忙减碳,
盲目走样为哪般。
装置运行影响大,
产量效益已受限。
优化存量控增量,
先立后破局面转。
高端多元低碳化,
技术创新出路宽。
金山银山不能倒,
绿水青山谋发展。
——《急刹车遇上急转弯》


  侠客岛:生产旺季搞拉闸限电,咋回事?

  限电!停产!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要求,将削减水泥、电石、电解铝、螺纹钢等工业原材料产能。受供给减少影响,多种工业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有的甚至周内涨幅超40%。

  很多网友疑惑,“金九银十”,时值生产旺季,拉闸限电不是“自废武功”吗?究竟是咋回事?

“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耗双控”,目的是节约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能耗双控”也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其实,中国自“十一五”开始,就将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这个指标更细化为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耗双控”最核心的指标是作为效率指标的能耗强度,与地区产业结构、技术能力、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十三五”期间,各地按既定计划完成了5年“能耗双控”目标,若保持节奏,可顺利达成“双控”目标。落实效果也反映出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切本该有条不紊进行下去。孰料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这是怎么了?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文件,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做了测评“晴雨表”。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地区。
随后,一些地区开始“命令式”停产,要求高耗能产业停限产甚至拉闸限电。有人就把停产限电归罪于“能耗双控”,认为政策突然加码导致地方突击式停产限电。
  事实如何呢?






  能耗强度约束制度已实施10多年,“能耗双控”执行近6年,按季度发表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个年头。“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明确,不存在临时加码。

  那么,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究竟为了啥?

  说白了,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

  如前所述,各地本应按照既定“双控”目标落实政策,但自疫情发生以来,受避险资金青睐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相关企业存在扩张产能冲动。同时,国内有序防控疫情、较早实现复工复产,为承接境内外生产需求打下必要基础。此后,国内工业大省能源消耗迅速上升。
  同时,部分地区在2030年碳达峰预期下,将“碳达峰”前的近10年理解为“攀高峰”的时间窗口,抢着上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项目,违规给“两高”项目开绿灯,想提早把住能耗增量“地盘”。一些地方未批先建项目屡现。
  今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9省区能耗强度、消费总量均被国家发改委给出一级预警。
考核压力下,各地又赶紧立“军令状”、加速整改。但转眼已近四季度,全年指标如何达成?于是,一些地方就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产业园区和行业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
  岛叔看到一条聊天截屏:某地因没完成“双控”目标,被上级约谈。于是,当地连夜布置,提出统一“硬性要求”。
  任务早已明确,目标也很清楚,为啥非要火烧眉毛才想起落实呢?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平时高喊“绿色发展”口号,实际工作中却一再追逐短期效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






  运动式“减碳”已被政治局会议点名批评,如不纠正,后患无穷。

  “一刀切”要求企业停产、限产,相关产品必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又因限产企业多涉及上游原材料,涨价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利润空间缩减,进而迫使企业将生产成本转移至消费端,提升消费价格,抬高通胀水平。这非但无益于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反而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失序。

  其实,做好“能耗双控”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再如,优化地区、产业、企业间的能源梯级利用,借助智慧化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绿色照明、绿色制冷,聘请专业公司设计绿色节能方案等。

  作为管理能源消费的核心指标,国家发改委的能耗双控“晴雨表”及时给地方亮起红灯,恰恰证明了“能耗双控”这项制度是有效的。打个比方,某个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引发身体发烧、咳嗽,这当然很难受,但也正是发烧、咳嗽提醒我们该吃药治疗了。

  “能耗双控”制度是能源消费的“警报器”,在能源供应和消费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夜及时亮红灯、拉响警笛,有利于督促地方尽快严肃认真对待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问题,避免能源整体性供不应求而导致经济社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直接相关的“能耗双控”,是考试中一道分值极高的“大题”。
  要答好这道题,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尤其是注重功在平时,有规划、有节奏,少干临时抱佛脚的蠢事。
  人民日报微博评论:个别地方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究竟为了啥?说白了,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平时高喊“绿色发展”口号,实际工作中却一再追逐短期效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到冲刺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中国能源报:

  能耗双控“一刀切”,制造的只是假象!

  正值“金九银十”传统旺季,部分能源化工企业日子却不好过。“接到限产通知,我们已协调处理,但装置负荷陡然调低,易导致催化剂分布不均匀、局部浓度太高,带来安全隐患”“能源消耗量是少了,但开开停停让连续运行装置受不了,限产限电对企业影响肯定是大的”“除了按要求限负荷生产,目前没有其他办法,我们有啥想法也是枉然”……陕西省榆林市多位企业人士向记者坦言,当地的“限产限电”已给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他们口中的“限产限电”源于9月13日印发的《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确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为有效遏制能源消费量急剧上升趋势,确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通知》称9月份能源消费量控制在140万吨标准煤以内。“重点县市区9月份调控企业表”共纳入194家企业,除少量停产外,4家企业被压减产量60%、限制供电60%,近七成的企业被限产50%、限电50%。

  采取措施的不止榆林一地。连日来,江苏、云南、广东等省纷纷出手,化工、电解铝、钢铁、硅料等多个行业的能耗管控随之不断升级。
(文丨本报记者 朱妍 于孟林)
  新建已投产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其他项目“确保9月份限产50%”
  《通知》显示,今年榆林能耗总量要控制在3937万吨标准煤以内。其中,要确保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第四季度要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降低3.2%的目标任务,每月规上工业能源消费要控制在300万吨标准煤左右。
  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上半年,该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被国家列为二级预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被列为一级预警。陕西4市(区)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影响全省能耗双控目标任务,榆林正是其中之一。
  另外,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于6月现场检查在建“两高”项目,发现9个能耗量大的项目未取得节能审查意见,擅自开工建设,其中就包括位于榆林的陕煤榆林化学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配套的自备热电工程,陕煤榆神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热解启动工程、兖州煤业榆林能化5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项目等。
  《通知》面向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控,时间为9—12月。“本年度新建已投产的‘两高’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除停产整改类企业外,“其他‘两高’企业实施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限产50%”。调控对象包括陕西未来能源、中煤榆林能化、延长石油榆林煤化等当地主要企业,几乎覆盖所有在产化工项目。
  双控亮起“红灯”的云南省也着手调控:工业硅、黄磷行业9—12月的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绿色铝企业9—12月的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
  “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全省工业能耗的80%以上。随着重大项目上游产品相继建成投产,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下游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产业链条延长尚处于推进过程中,产品附加值短期内难以明显提升,是导致今年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出现阶段性双增长的主要原因。”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
  据隆众资讯消息,江苏多家企业也已收到通知,徐州、淮安、泰州等9个一级预警地区限制较严。“37条水泥熟料窑已停产14条,多地水泥企业限产30%—50%。化工、印染等生产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产限电。江苏天然气需求量明显下滑,个别城燃用量降幅达到30%。”
  “把过多精力放在总量控制上,而忽视能耗强度降低,这是本末倒置”
  记者注意到,此轮发布限制措施的地区,无一例外是因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一级预警。其中,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地,同时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级预警之列。
  “多地纷纷加严措施,可见对能耗双控工作的重视,值得肯定。但能耗双控指标仅仅等同于限制电力供应、产能指标吗?”一位权威专家告诉记者,能耗强度、总量控制分别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前者必须完成,后者是鼓励性质。
  “拉闸限电、限制产量等措施控的是总量,与强度并无太大关系。最新出台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相比过去给了地方更大空间,目的就是让能耗双控更加合理。把过多精力放在总量控制上,而忽视能耗强度降低,这是本末倒置。”
  该人士还称,限产限电等短期行为,实际背离了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初衷。“能耗双控是以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为导向,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我们要的是长远健康发展,不是简单粗暴追求一两个月或某一年完成任务。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超市提早关门,限制乘坐电梯。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近60%,限制居民用电才减多少能耗?就像体重超标的人,今晚不吃饭,体重可能达标了,明天早上、中午吃不吃?”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看来,“急转弯”式的应急管控措施,体现出地方理解有偏差、尺度没把握好。“有的地方一味对传统产业采取限产限电等措施;有的地方为了节省能源消费总量指标,限制原料煤和焦炭外运;有的地方即将投产或在建的新兴产业项目,也因能耗指标缺口问题被迫停止。这些行为恶化了营商环境,破坏了企业投资信心,也影响下游产业乃至地方长期发展。”
  “出现偏差的原因包括:有的地方经济、技术基础较差,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能耗双控的能力不足;有的地方产业结构偏重,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难度大;还有些政策不合理,比如煤制油气与煤电同属能源加工转化过程,前者能耗计算在产品产地,后者算在产品消费地,不科学。”常纪文称。
  “不顾技术、能效等水平高低,对所有行业企业统一比例压减,‘一刀切’不可取”
  限产限电的冲击日益凸显。
  神火股份方面称:“近日,公司知悉当地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该政策的实施,将导致云南神火在产的75万吨产能继续限产,已建成未投产的15万吨产能无法投产,年初制定的80万吨经营计划不能完成;有序用电和产量减少,将对云南神火重点技术指标、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除了云南,广西等地电解铝产能也在压缩,市场价已涨到相对高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此类涨价不是没有先例,“受内蒙古能耗双控影响,电石价格一度从1月初的3500元/吨涨到9月初的大约5700元/吨。宁夏、新疆等地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不排除受限加剧、电石继续涨价。”
  “说白了,很多地方是在恶补欠账,前期‘两高’项目布局过多。”上述专家称,地方产业需要吐故纳新、腾笼换鸟。“但不分项目、产品、生产线类型,不顾技术、能效等水平高低,对所有行业企业统一比例压减,‘一刀切’不可取。根本上,要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管理、结果考核,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常纪文提出,地方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增长,也不宜大拆大建、大关大停。“调研还发现,有的地方能源消耗量水分较大,真实耗能与统计上报口径不一,相差近一倍。建议相关部门建立通报批评、用能预警等机制,切实改变老实人吃大亏、违规者占便宜的现象。同时,科学设置能耗双控目标考核,为地方压缩产能、企业节能改造腾出时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田智宇称:“提升能源产出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引导各地区把发展重心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上来。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创新更高效率的发展模式。我国节能降耗虽取得显著成就,但能源产出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且最发达与最不发达省份之间,能源产出率相差8倍以上。提升能源产出率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要求各地区在能源产出率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条件,不断探索创新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评论丨能耗双控走样了
  文丨本报评论员

  连日来,多地纷纷出台“真刀实枪”的管控举措,让能耗双控话题持续升温。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自“十一五”开始将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之一,三个五年规划期以来,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2%以上,以能源消费年均4.3%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8.3%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十五”时期的1.25下降到“十三五”时期的0.49,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增长的依赖大幅降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尽管潜力巨大,完成目标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能耗双控不可有须臾放松。

  值得肯定的是,各地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强化重点用能单位日常监管,以及科学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提高电价、分时供电等方式起到实效。然而,一些运动式、急转弯的作法也纷纷出现。部分地区动辄以“遏制能源消费量上升”为名,大面积推行产量压减、用能限制,没有区分具体情况,对不同的企业、项目、产品一律采取相同措施。

  “一刀切”制造出的只是雷霆双控的假象,非但难以产生长远效果,还容易带来新的问题,比如打乱市场供需秩序,间接推高产品价格,或让企业对政府失去理解信任。
  造成种种不良后果的,并非是能耗双控政策本身,而在于实际执行方式。这些短期行为背后,反映出地方既没有提前谋划,也未建立长效机制。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的地方仍在违规上马“两高”项目,还有的地方选择性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开口子。前期欠账过多过重,临近考核只得紧急恶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以确保短时达标。这不是能耗双控的真正目的,也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耗双控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关键是把功夫下到平时。一方面,要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耗双控的关系,摒弃“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限制使用能源”的粗放发展模式,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时做好能源预算管理,既要保障能源需求的合理增长,又要遏制不合理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把能源产出率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提升节能工作效能。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率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引导产业布局优化。目前,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平差距较大,在优化能源要素配置、提升系统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拟建、在建及存量项目应分类施策、精准治理。比如,对新建项目强化节能审查制度,提升能效水平,避免采用低效落后工艺和设备;项目投产后,加强用能过程管理、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对于地方而言,哪些项目确需保留,哪些项目必须退出,不同项目节能改造或压减压缩的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均需要对症下药。让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严谨、细致,监管标准更严、更高,监管力度更大、更实。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能耗的病灶。

  经济观察报:

  “双控”限电潮何去:一边要发展、一边限电停产,企业怎么办

  导读

  壹  ||  电价高低不是问题,关键是“弄不到电了”。现在每个客户都发函来问产品能否正常供应,是否会受缺电影响。

  贰  ||  如果单从东南沿海城市观察,用电增长过快,供电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从全国来看,这一轮限电也是集中治理双高项目,严格执行能耗双控。
  叁  ||  煤炭和其他多品种大宗商品一路涨至令市场错愕,这可能让政策层始料未及,也对今年的产业调控政策提出了反思。尽管全社会的减碳工作势在必行,但如何在不影响生产和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减碳,是一道需要慎重思考的课题。
  肆  ||  不能因为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的情况下,为了保增长,就不碰触能耗双控的工作,因为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确存在需要调整的“硬伤”,眼下正是继续出清和调整落后产能的重要窗口期。
  9月22日,珠三角一家中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王伟(化名)收到了当地供电公司发布的一则有关“有序用电轮休”通知。
  通知的大致内容是:“受用电快速增长和天气原因,在9月22日、23日,8至24点停电主动错峰,若不履行则会强制停电48小时。”
  第二天下午,由于超负荷运行,王伟的企业被紧急停电。“从上周开始,我们这还是第一次被拉闸。据了解,几家知名的大公司也一同遭遇拉闸限电。之前以为是说说而已,毕竟是地方的重点企业,这次是真的拉闸了。”
  江浙地区的部分企业也遭遇了相似状况。9月22日,化工企业红宝丽(002165.SZ)发布公告称,其位于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全资子公司泰兴化学公司,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的要求实施停车限产。
  9月23日,江苏徐州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从中秋节前开始,该企业即处于限电运营的状态,“办公室空调不开,电梯不让用。生产也做出了调整,现在查得严,车间不可能全部开工,部分车间调整到了夜班作业,全部开工会爆电表,开发区马上来查,十一之前都得这样。”
  同一天,浙江杭州一家大型石化集团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该企业生产也受到限电影响无法全负荷生产,目前生产线部分人员处于“放假”的状态。
  在一些地方,限电措施已经扩至消费场所。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江苏省徐州市商务局近日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商场超市能耗双控工作,50家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在9月16日到9月30日期间缩短经营时间,“超市每天推迟半小时开门营业,鼓励大型商场、超市视客流情况适当提前半小时闭门。”
  一场不期而至的限电风潮正在各地蔓延。截止目前,一些地方仍在陆续出台限电措施,不断扩大限电范围。与往年夏季用电高峰时期,一些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具体行业企业采取错峰用电政策不同,此番地方限电潮无论是发端时机、推进节奏、实施结果、限电影响均大不相同。“能耗双控”成为各地在采取限电措施中被反复提及的因素。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的目标是3%左右。但据了解,这一目标的完成进度并不乐观。而眼下,全年只剩下3个月。
  就在一些地方通过限电等手段加大“能耗双控”力度,试图突击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同时,钢材、煤炭、有色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一路高企,进一步推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连续创下2008年9月份以来新高。不仅如此,下游制造企业对由此导致的成本压力也已经感受明显。
  原本旨在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能耗双控,如何在一些地方演变成了突击运动?原本由决策层多次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手段推进的能耗双控,如何在一些地方变成了一刀切的拉闸限电?各地此举对原材料市场、下游制造业乃至宏观经济运行所来影响当如何评估?
  目前,完善与强化能耗双控制度的具体工作仍在进行中。国家发改委在近期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正在制定三年工作方案。
  没有例外
  王伟原本心存侥幸。9月23日,他所在的企业当日上午把办公用电全部关闭,悄悄开了一小部分生产用电,但还是被电力公司监测到,继而接到“贵户所属电路超负荷运行”的停电电话通知。
  据王伟了解,一次性拉闸多条线路,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以前只是说用电紧张,从没有直接拉闸过。”由于是当地的重点企业,王伟所在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开五停二的“待遇”,非重点企业则是开三停四,一些高能耗的企业甚至会开四停三。
  王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供电公司没有说会限制到什么时候,停电时间可以说是随时切换,每周通知一次下周什么时候停止供电。就怕这个情况持续,我们心里也没底,有紧急的订单就只能租发电机,更要紧的是区域内的企业都在租发电机,想租都租不到。”
  据了解,一台功率1120千瓦康明斯的柴油发电机组,一个月的租金是9万元,800千瓦的租金约在7万元。这还没有将油价计算在内,现实的情况是油价和租金都在上涨。
  但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没有上涨的空间。王伟所在的企业今年订单很多,可活干多了,钱却没赚到,因为都被前端价格飙升的原材料“吃掉了”。
  目前产业工人不是很够,王伟说在拉闸的情形下,目前的对策是,加大了夜班的生产力度,白班基本停摆,相当于调休,停电休息,来电上班。现实困境是,订单没有收入,房租要交,雇佣工人的生活日常也需要维护。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0月1日起,广东省开始执行尖峰电价政策。尖峰电价将在峰谷分时电价的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5%,按照广东省统一划分峰谷分时电价时段,高峰时段为10-12时、14-19时,低谷时段为0-8时,其余时段为平段。
  现在电价高低不是问题,关键是“弄不到电了”。王伟说,现在每个客户都发函来问产品能否正常供应,是否会受缺电影响。
  据了解,当地一个平时100万千瓦用电量的园区,被要求停掉50万千瓦的电供。王伟直呼理解不了,“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搞企业了,一方面要发展,一方面又限电停产,更严重的情况下会被直接点名,企业再不停产,就把整条电路关掉。”
  9月16日,华南一大型不锈钢采购基地突发停电事件。当天,该市场商户收到通知称,由于市场内有部分商户拒不配合停止生产用电,偷开设备,造成用电负荷超标,该市场被区市两级供电所强制拉闸停电。
  该不锈钢采购基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陈村镇,名为力源不锈钢金属物流城。根据物流城简介显示,力源金属物流城是目前全国最大集不锈钢贸易、加工、仓促配送等功能的大型现代化不锈钢采购基地,从业人数约3万。
  9月23日,市场内一位经营不锈钢生产、销售的商户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忆称,当天园区内连办公用电都停了。“灯、空调,全部都不能用,正是中午的时候,连闸门都关不下来,我坐在店里等到下午6点多,又不敢走。”
  那天之后,市场里的商户用电变得很谨慎。“很怕开错了又超负荷被全部关掉,现在晚上开工风险也很大,厂房里的照明不好,要是工人出什么事就更麻烦了。”这位商户称,今年以来,因为原材料涨价,店里的订单也少了大约30%,但今年的租金比去年又涨了大约5%。“停电可以啊,不开工能不能也减租呢。”这位商户说。
  广州供电局一位负责与企业协调用电情况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全广州都实行“有序用电”,但区域之间具体执行也有差异,例如广州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工厂比较多的区域可能限得更严一些。
  该人士说,“你要问我到什么时候,我现在也不知道,只能等通知吧,会提前通知的。供电局方面只是执行。我们怎么会故意不给电用?”
  猛增的用电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广东限电有两个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的确缺电,用电量创新高,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供电却难以快速增加。二是能耗‘双控’形势严峻,上半年广东省能耗强度和总量均未达标,能耗效率不降反增。”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36529亿千瓦时,占比约67%,同比增长13.1%。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的数据,今年1-7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增速高于全国。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6%,成为拉动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是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和港澳地区提供电力供应服务保障的骨干央企。
  分省区看,1-7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广东同比增长19.1%,增速居五省区首位。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达22.5%;主要出口外向型行业用电同比增长23.7%。今年上半年,广东在负荷需求、电量增长双双超出预期,全社会用电量达3643亿千瓦时,用电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尽管广东自5月以来实施有序用电情况,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长。
  从广东缺电的原因来看,韦福雷认为,电源以火电为主是主要原因,2020年广东火力发电占比达到71%,随着煤炭缺货,煤炭价格上涨,煤电供给受影响。
  不过,韦福雷指出,如果单从东南沿海城市观察,用电增长过快,供电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从全国来看,这一轮限电也是集中治理双高项目,严格执行能耗双控。同时,以限电为抓手,控制无序扩产能,防止出现低效产能过剩。“在出口的拉动下,企业也相应扩大产能,其中就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如果不加以规范,不仅不利于能耗双控,还有可能形成低效产能过剩。”韦福雷说,前几年,不少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疫情发生后,不少又开始回迁了。
  王伟所在的企业的状况或可作为一个例证,反映出不少国内制造企业的生存状态:一方面企业需要面对大宗商品普涨带来的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大幅的海外订单回流,而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产业在国内生产已经优势殆尽,且集装箱运费成本高企,完成一个生产的闭环,几乎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盈利能力未必好,占用了库存,也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现阶段不能将减碳的责任全部放到能源生产企业之上,作为制造业企业而言,更需要从自身业务角度出发,通过技改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国内制造业的超低排放水平普遍不高,这一块工作亟需加强。能源双控的推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表现之一,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当高增长消失,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必须要直面。
  在胡麒牧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为高能耗的产业留出了利润空间,这些产业并非仍旧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此时去推动低碳转型,对于企业而言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依靠技术研发去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完成能耗“双控”,本身就是市场化机制在起作用的表现。
  原材料价格高企
  与各地不断升级能耗双控力度相伴的,是近期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高企。
  9月23日,江铜集团分析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眼下的“运动式”双控,将带来大宗商品的全面涨价。目前看,这种状况有些“无解”,在9月之前,各省能耗双控已经在执行当中,但8月发改委“点名”之后,各地双控呈加剧之势,这无疑将助推大宗商品的价格。
  该人士目前尚未听说江西省出台有限电限产措施,但他分析这得益于江西省既不却煤电也不缺水电资源的优势。
  9月22日至23日,期货市场上动力煤、焦煤、焦炭连续大涨。从今年2月至今,动力煤价格从600元/吨涨至如今的1200元/吨。在一片涨声的大宗商品中,小品种上涨尤其明显。今年4月至今,硅铁价格已经从7000元/吨涨至14400元/吨,锰硅则从6700元/吨涨至超11800元/吨。
  9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上海一家有色金属贸易商分析认为,目前国内PPI高企,但没有传导至CPI,这意味着大宗商品下游产业链要消化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高成本,这使得下游企业的利润因原材料成本而更加薄弱,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前述江铜人士分析称,鉴于煤炭开采的严格管制导致的煤电紧张以及双控措施的持续推进,后续大宗商品恐怕还将延续上涨之势。“目前市场的现货比期货涨的还要多,这一现状现在看起来无解,双控政策越来越严,诸多大宗商品的社会库存目前属于低位,涨幅很可能继续扩大。”
上述两位行业人士认为,煤炭和其他多品种大宗商品一路涨至令市场错愕,这可能让政策层始料未及,也对今年的产业调控政策提出了反思。尽管全社会的减碳工作势在必行,但如何在不影响生产和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减碳,是一道需要慎重思考的课题。
  可能的选项
  “能耗双控”是指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旨在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双控被认为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高度正相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能耗双控作为一个有力的抓手,需要分阶段进行任务拆解。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分别下降19.1%、18.2%和13.7%。
  不过,在今年以来,一些地方能耗双控的效果并不理想。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能耗双控晴雨表,其中,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九省能耗强度降低进度不降反升,均为一级警告,除新疆、陕西,其余7个省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情况也为一级警告。一级警告意味着“双控形势十分严峻。”
  随后,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胡麒牧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能耗双控实际上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合的,其初衷也是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一些地方出现“运动式”减碳的情况,而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需要纠正“运动式”减碳,但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滑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的情况下,为了保增长,就不碰触能耗双控的工作,因为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确存在需要调整的“硬伤”,眼下正是继续出清和调整落后产能的重要窗口期。
  此前,有关部门曾多次明确推进能耗双控,要“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提出,要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严格能耗双控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加强激励,对目标完成不力的地区严肃问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此外,《方案》还提出进一步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跨地区交易机制,总量指标不足、需新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等要求项目的省,在确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的情况下,可向能耗强度降低进展顺利、总量指标富余的省有偿购买总量指标。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通过推进市场化的用能指标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在经济增长与控制能耗二者之间的矛盾,为地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用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