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专题专栏
煤炭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作者:化小北 来源:中国 经济 时报,中研网 浏览次数:2108次 更新时间:2021-06-17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当前,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煤炭行业面临系统性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速在疫情低基数的基础上大概率会超过2020年,不排除实现较高增速的可能。原煤产量增速在后四年降下来,甚至是零增长的压力非常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幅高达25%。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预计我国2025年的原煤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
  周健奇认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的我国能源革命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煤炭行业面临系统性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煤炭生产侧产能过剩。2020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从一季度的67.3%恢复至全年的74.5%,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一季度的65%仅恢复至全年的69.8%。
  后者的产能利用率在去年一季度仅比工业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可全年却低了4.7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的矛盾,预计“十四五”期间的产能过剩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会更为凸显。
  二是煤炭供应模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市场对煤炭精益供应模式转型的要求更为迫切。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促进下,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将在“十四五”期间更为显著,实现精益供应是煤炭供给侧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是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任务重。产业转型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国有煤炭企业的转型与国企改革密不可分。近年来,国有煤企的规模整体以扩大为主,地理分布越来越向三西地区集中。改革的难度和风险也在相应提升。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位置短期内无法改变,这无疑增加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
  行业内部新陈代谢不能停止
  煤炭是基础性能源,我国煤炭产业规模未来依然很大,变革综合体现为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炭精益供应是关键。一方面,供给侧供应的煤炭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确保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点;另一方面,煤炭供应还要与新能源供应相匹配,共同保障能源安全,市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和高效。
  在周健奇看来,碳达峰、碳中和会在给煤炭等化石能源行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机遇。
  第一是市场对煤炭精益供应的服务需求升级,将促进服务细分,带动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例如煤炭库存服务、加工服务等。
  第二是新能源较快发展,有助于盘活煤炭企业的屋顶、工厂等大量闲置资源,也有助于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职工在新能源领域再就业。
  煤炭企业所在地,很多都拥有非常好的阳光资源,可以将闲置的屋顶、制造厂再利用,发挥产业大军优势,积极向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领域转型。这种转型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切实可行路径,同时也利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精益供应。
  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谋划“十四五”规划时,还在酝酿一些高碳发展的项目。这对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带来了怎样的压力?
  对此问题,周健奇表示,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煤炭供应趋紧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高碳项目对地方经济具有不小的投资拉动效应。地方应提升风险意识,以减排目标为导向,重新考量高碳项目的规划。同时,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行业内部的新陈代谢也不能停止。
  “真正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满足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的煤炭项目还是需要的。但高碳项目不能再高排放,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供应,实现消费的低碳化。这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周健奇进一步强调。

  近期国内动力煤期货涨停 今年全球煤炭海运量增加2600万吨

  今年煤炭的海运量将增加2600万吨

  近期,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由于2020年全球煤炭海运量下降,预计今年煤炭的海运量将增加2600万吨。但是,专家也表示,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而且即使预测准确,也只是短期回升,从长期来看,世界煤炭需求依然呈现下降的态势。
  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煤炭贸易量下降10%,大约减少1.5亿吨,成为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其中海运煤炭贸易占比最多。若将2021年按照正常年份进行推测,估计这一年煤炭海运量将增加2600万吨,对于煤炭国际运输来说是个好消息。
  近期国内动力煤期货涨停
  近期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这直接体现在期货价格上。行情数据显示,今天上午国内各类煤炭期货普遍暴涨,其中动力煤主力期货合约触及涨停,涨停价位为731.8元/吨,相应涨幅达6%。焦煤主力合约盘中涨幅超过7%。焦炭主力合约盘中也暴涨超过6%。
  近期相关煤炭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动力煤主力期货最近一个月左右涨幅超过20%,价格逼近前期高点。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1-2025年中国煤炭物流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9年,中国煤炭开采量达到38.46亿吨,预计,由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今年上半年的市场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2020年煤炭开采量将有一定降低,约为38亿吨。
  不过,从中长期看,预计疫情对煤炭生产的影响有限。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煤炭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涉及火力发电能力的国内相关政策和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推动煤炭产量持续实现同比增长。
  2019年,中国煤炭开采量达到38.46亿吨,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煤炭开采两江达到41.38亿吨。
  煤炭物流行业发展政策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在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控煤限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物流市场体制将日趋完善,物流设施。
  国务院下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环境保护,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煤炭物流服务体系。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高效、便捷、完善、安全的煤炭物流配送体系,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多,煤炭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有所增长。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差异性明显,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加上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将逐步消耗殆尽,可采资源不断减少,
  生产能力不断下降,煤炭产量不断下降,产煤区主要向西部经济欠达地区转移,西煤东运的运输距离将会加长,煤炭物流需求将不断增长,运输方式将会不断多样化,煤炭物流运输将会增加,煤炭物流产值在物流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有可能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
  我国物流成本高,在整个GDP中所占比重偏大,就是物流产业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竞争不充分造成的。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煤炭物流行业。
  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我国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将增长8%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7.5%左右。
  新的物流运输工具不断增加、先进的物流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煤炭物流一体化运作、大吨位运输、网络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
  煤炭物流园区的布局将更加合理,运输方式将不断多样化,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科学配送运输工具、甩挂运输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将得到迅速发展,煤炭物流集约化运输经营的效益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