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专题专栏
“双碳”背景下的开滦绿色煤化工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2270次 更新时间:2021-09-23

  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就是从这座滨海新城起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百年开滦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20年底,已构建形成京唐港、迁安、曹妃甸、承德、内蒙五大煤化工产业园区,9个煤化工子公司和1个煤化工研发中心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年产焦炭660万吨、焦油加工60万吨、甲醇20万吨、粗苯精制20万吨、聚甲醛4万吨、己二酸15万吨的生产规模,化工产品66种,在河北省独立煤化工企业中产业链最长、循环经济水平国内领先。

  在开滦集团看来,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首先应该更好地承担起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基于对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二者关系的深刻理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从煤化工产业发展初期就被刻入整个设计、建设、生产全程。比如所有焦化项目全部配套干熄焦装置,每年可回收能源折合标准煤约24万吨,利用余热可产生蒸汽360万吨或发电7.5亿度。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开滦集团坚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顺应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趋势,按照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模式,依靠园区化集约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机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向高端领域延伸,这也成为了开滦煤化工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内因。

  在位于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内的中润公司、炭素化工公司、中浩公司、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等多家企业和机构调研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开滦煤化工产业的肌理,产业链协同发展、循环经济在这里持续向前延伸。“园区化、基地化、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公辅工程整体配套”科学发展理念的实施,造就了“废弃物排放最少、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与社会资源循环共享”的绿色现代化工产业园区。而这种循环共享的模式,在中润公司和中浩公司这两家开滦旗下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润公司,随工作人员按照规范的行走路线参观,洁净的路面从办公区一直延伸到厂区深处,一排排硕大的现代化的装备高耸入云,蔚为壮观。要从这视觉“辽阔”的厂区走上一圈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厂区内几乎看不到工人,没有刺激性气味,研发中心、质检中心、污水深度处理厂分布其中,精心设计的绿色景观带陪伴左右,海风吹来,花枝摇曳,让整个厂区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里,煤炭被转化成几十种或固态或液态或气态的新产品。这些产品除了进入市场销售,还有一部分产品直接通过管道输往了园区内的另一家公司——中浩公司,成为生产聚甲醛、己二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发展煤化工产业,开滦集团始终遵循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利用自身炼焦煤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以先进技术为依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巩固煤钢联合,提高传统焦化板块优势。同时,布局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体系,初步构建了以“焦炉煤气—甲醇—聚甲醛、高清洁醇基燃料”“粗苯—精苯—己二酸”及“煤焦油—初级产品—精细化学品”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链。

  如今的开滦京唐港煤化工园区,不仅仅构建起了各公司之间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而且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了七大循环系统,园区内的煤气、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甲醇弛放气等介质100%利用,实现了园区副产品回收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各类资源共享,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3255”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润公司荣获“节能中国贡献奖”,成为国内最具循环经济示范意义的独立煤化工企业之一。

  开滦股份副总工程师李建华表示,除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外,开滦煤化工板块的其他厂区也深入践行了循环经济理念,比如迁安中化公司和承德中滦公司,充分发挥焦化基地功能,焦炭主供钢铁公司,焦炉煤气用作炼钢高炉的加热介质,粗苯和焦油由京唐港化工园区集中深加工,实现规模效益和产业链延伸。醇基燃料示范项目,采用开滦自主研发醇基燃料技术配方,清洁环保,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己二酸项目,采用国内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苯部分加氢氧化生产工艺,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开滦煤化工产业实现了从源头开始的节能减排,进而又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向全过程、全方位发展,实现了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全过程、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又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原料、各种动力介质和经济基础,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今,产品成功销往欧、美、亚、非四洲29个国家,并与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国的17家终端客户建立稳定联系。

  据介绍,面对“碳中和”“碳达峰”的新要求,“十四五”期间,开滦集团将进一步做好煤化工产业环保工艺优化升级,通过持续的工艺创新、装备创新、管理创新,转变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把煤化工绿色发展再次推向新高度,最终实现煤炭从传统燃料到原料再到材料的转变,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