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的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针状焦等生产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平介绍,公司在义龙新区投资30余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年产5万吨高性能负极材料生产线和2万吨石墨化车间全面建成投产。“我们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在对原料进行石墨化过程中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他说。
据了解,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边建设边生产。随着2万吨石墨化车间的顺利建成投产,新型石墨化工艺能大幅降低生产能耗,使晖阳新能源的产品成本更低,利润更高。从去年8月试运营生产以来,已实现产值3亿元。
“我们希望到2023年一月份能够达到5万吨的产能,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近3个亿的含税的销售收入。预计明年年底完成10万吨的产能,将会完成40亿到50亿的销售,所以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胡海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