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海量的煤、油、气等资源,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10亿元“宝藏”;一边是长期依赖“卖煤”的粗放方式,煤炭资源转化率不足30%,大量“宝藏”被浪费——日前,中国能源报独家报道《榆林能否打破煤炭“只采不转”怪圈》一经刊发,便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
“发展煤化工产业,我作为市长可以说,全国再找不到像榆林这样的地方,榆林应是大家的第一选择。但客观来讲,榆林发展水平目前仍有差距,煤炭本地转化率只有22.6%。我们在自己的地里长小麦,现在将小麦磨成了面粉,面粉却还没能做成蛋糕、面包。”榆林市市长李春临一语中的。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缘何陷入这般困境?又是什么阻碍了这里的煤炭资源获得更好利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赴榆林实地探访,寻求答案。
“榆林发展煤化工产业,资源条件可以说是全国最好”
从榆林市区出发,驱车向东北一路行驶,人烟渐行渐少,色彩愈发单调。约70分钟车程后,一个个“钢铁巨人”扎堆映入眼帘,周边除了绿树就是大片黄土。这里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最大的工业园区——榆神工业区,作为全国现代煤化工集中度最高的园区,四周矗立着各式如巨人一般的装置设备。
地域面积大、资源储量大、投资体量大、产品产量大,“四大”特征是榆林优势所在。据榆神工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规划面积1108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300亿吨,20公里半径范围内煤炭产能1亿吨/年。同时,园区已落实规划投资约3000亿元,到“十四五”末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形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甲醇及精细化工产品等5个“500万吨级”产业。 也正因此,园区吸引着国家能源集团、陕煤、延长石油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入驻。目前仅榆神工业区核心区域“清水工业区”,2018年实际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就超过500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计划再落实500亿元以上。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还只是榆林煤化工产业的一个缩影。李春临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榆林煤化工产业框架初步形成、规模优势逐渐显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23个重大煤化工项目,实际总投资达1500多亿元,全球首个煤油共炼、最大煤制烯烃等项目均在此落地。“一方面,榆林煤炭95%以上是优质的侏罗纪煤,兼具低灰、低硫、低磷及高热、高油特性,作为化工用煤再合适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已将全市大大小小40多个园区压减到23个,下决心改变过去‘一县一区、一区多元’模式,目的正是要集聚力量发展煤化工产业。”
在多位业内人士眼中,榆林优势同样值得肯定。“榆林发展煤化工产业,资源条件可以说是全国最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如是说。
延长大化所西安洁净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东元也向记者证实,延长石油一半以上的煤化工项目就布局在榆林,“而且,全市几乎占据了全国70%左右的煤化工转化种类及产能。”
“产品链短、耦合度低,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优势”
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有目共睹,榆林却依然深陷“成长的烦恼”。困境何在?
榆林市副市长王国忠指出,尽管榆林早已提出“三个转化”,要求推动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但截至目前,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情况仍不理想。“说白了,大部分煤炭被运出去。全市近40%的GDP仍靠煤炭采掘,工产品实际占比很少,且现有产品大多仍是基础原料。”
进一步究其原因,多位专家认为,产业布局、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皆有之。
以榆神工业区为例,上述负责人坦言,目前虽项目众多,更多产品却停留在基础原料层面。“到去年底,园区已引入30多家精细化工企业。但说实在的,大多是小规模项目、游击战形式,未能实现抱团发展,整体处于前期探讨阶段。究竟如何往深处走、往高端走,我们自己也在思考摸索。”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也称,榆林煤化工产业尚处初级阶段,更多精力被放在做规模上。“从100万、200万再到400万吨,产品却仍属初级,附加值相对较低。跟风、重复产品较多,缺乏具有前瞻性的项目;企业与项目各自独立,缺少上下游链接。”
“我可以不客气地讲,包括榆林在内的能源‘金三角’,产业发展千篇一律,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链短、耦合度低,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优势。”刘延伟直言。
而在刘中民看来,受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整体来看,煤化工行业拿得出手的技术本就不多。一共只有那么多好的技术,企业难免一哄而上。再看榆林地区,现有技术基本都是‘外来’的,当地缺乏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
上述说法得到杨东元的赞同。“我认为,解决困境的唯一出路不是政策、产业,而在于技术。除行业自身,面对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外部竞争,若长期抱着传统路线,我们的优势很可能在3-5年内消失殆尽。从另一层面说,技术水平上去了,项目运行效率高、收益率好,自然能吸引企业前来投资,而不是担心煤炭资源被卖掉。”
另据当地多位企业人士反映,人才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榆林化工底子本身就弱,专业人员、专业院校相对较少,加上近年煤化工行业发展迅猛,人才供给缺口越来越大。”榆神工业区负责人称。
“所谓精细化,不只是做精细品,更要发挥资源优势、上下游联动”
“要做‘蛋糕’‘面包’,高端、精细化工是榆林的目标和希望。”在李春临的设想中,一条以煤化工全产业链为方向的路线逐渐清晰。
按照规划,榆林将着重打造“煤头化尾”的新型化工基地,构建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六大产业链——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及氯碱化工。由此,实现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目标。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建议。“所谓精细化,我理解不只是做精细品的意思,更要真正发挥资源优势、上下游联动。”刘中民指出,在前期相对粗放的发展基础上,榆林已然到了亟待“接续”的时刻。
具体而言,“我们先要分析,为什么做煤化工?煤化工的定位之一,就是弥补石油化工结构性缺陷,二者取长补短、协调发展。而从性能来看,含氧化合物从来就不是石油化工拿手的事儿,这一部分恰好就能成为煤化工的重要发展方向、技术进步方向。因此我认为,含氧化合物可作为榆林下一步的优选产品。”刘中民建议。
要真正发挥资源优势,“新材料”也是多位业内人士看好的方向。“在有了大量、廉价的煤基化工品后,如何从低成本上突破,将基础原料进一步转化为材料?料要成材、材要好用,我认为新材料是未来20年左右,煤化工产业的一个重点方向所在。”杨东元告诉记者。
刘延伟也表示,根据对未来国内外能源化工发展大势的判断,原料低碳化、轻质化,工艺清洁化及产品高端化是潮流和方向。“在此背景下,榆林发展煤化工没必要去和大炼化项目竞争,而应结合规模与市场容量进行选择,下一步可重点关注中间产品及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
为了更好地保障发展,记者了解到,榆林市政府正在制定能源化工产业负面清单、优先发展清单,未来将在两项清单的管控之下布局项目。“不再是什么菜都往篮子里面装,政府也要有所选择。榆林虽然资源丰富,却也不是没有天花板。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思考。”王国忠说。
报名热线:1581044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