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记者日前从山西省工信厅获悉,为推动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今年将全面关停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推动全行业节能降耗,延伸产业链条,全面建设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长期以来,山西省依托丰富优质的焦煤资源,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供应基地。据了解,2022年,全国焦炭总产量4.73亿吨,山西省焦炭产量约为9800万吨,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比重超过20%。
山西省焦化行业起步较早,4.3米焦炉在全省占比较大。由于这些设备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且产能规模小、分布范围广,给全省空气质量改善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在国家环保和能耗双控政策倒逼下,加快推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近年来,山西省加快关停淘汰4.3米焦炉,在产的4.3米焦炉从146家企业9000余万吨产能,降至2022年底的28家企业2259万吨产能,4.3米焦炉占比由62%降至16%。
山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省今年内将全面关停4.3米焦炉。4.3米焦炉关停后将按照“两断四停”标准,即断水断电,停止原料进厂、停止生产运营、停止安全生产许可、停止排污许可,扎实做好验收工作。
两个焦化大省!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政策汇总
6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焦联合企业,要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确保焦化工序按期达到本意见要求。
我国焦化产能集中在华北地区,其中山西省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供应基地,2022年全国焦炭总产量4.73 亿吨,山西一省就生产了约9800万吨,占比超20%。庞大的焦化产业既撑起了山西省的经济,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炼焦过程中,备煤、炼焦、回收、精苯、焦油等环节都有大气污染物排放,除了常规的颗粒物、SO2、NOx外,还含有NH3、H2S、苯可溶物、苯并芘等。全面实施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是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经之路。
2021年4月,《山西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在2023年10月底前全省焦化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按要求,新建项目焦炉烟囱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0、100、60mg/m3,现有企业分别不高于10、30、150、80mg/m3。同时对其它诸如装煤、推焦、精煤破碎、焦炭破碎、筛分、转运等环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做了详细说明。
2022年6月22日,山东省发布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9月底前,黄河流域各市率先完成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3年年底前,全省全面完成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拟建焦化产能,投产时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且无论新建或现有项目,焦炉烟囱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氨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均分别不高于10、30、100、60、8mg/m3。
都是焦化大省,山东和山西情况却有所不同,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撑起庞大的煤焦化产业,而山东凭借傲人的石油产业,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石油焦。近年来,山东接连出台《关于实行焦化项目清单管理和“以煤定产”工作的通知》、《2021 年全省焦化产能和产量压减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幅压减焦化产能,也给后续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创造了条件。
这次《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焦化大省的动向我们也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