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随着国家环保督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污染防控措施。但面对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前副总工程师兼大气部主任杨金田近日表示,2017年上半年,煤炭相关行业(发电、化工、煤炭直燃)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859万吨、1852万吨和1538万吨,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因此,大气环境质量要实现全面达标,需各项污染物减排50%以上。
杨金田说,当前,煤烟型污染与臭氧、细颗粒物污染等新老问题并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国际经验表明,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一般要经过30~40年的治理历程,而我国要用10~15年解决更为复杂的大气环境问题,任务尤为艰巨。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副总裁赵燕澍也表示:“在煤烟型大气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以细颗粒物与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复合型污染问题又日益突出。而传统的石灰石强制脱硫法和催化还原脱除氮氧化物方法由于排放规模、强度不同以及现有技术本身的限制等原因,有可能不能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业内专家们认为,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既是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的需要,也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表示,散煤直接燃烧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控的重要问题。当前正是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控治理、推动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时期,
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节能降碳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重点单位能耗和碳排放管控;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加强碳交易市场建设,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低碳示范试点创建。
赵燕澍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讲,国际一批先进技术已经被引入国内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比如美国爱邦钠法烟气脱污技术、AO干法脱硫脱硝协同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彻底根除硫氧化物,并把氮氧化物排放稳定控制在个位数字,同时能脱除90%以上的水汽,实现超低排放。
张绍强例举了目前国内煤炭深加工行业取得的进展:新型煤气化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低阶煤热解技术完成了百万吨级示范;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完成了50~100万吨级示范;半焦利用技术具备推广应用条件;煤直接液化、低温费托合成、二代甲醇制烯烃技术进一步完善;自主甲烷化技术实现商业应用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未来煤炭深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张绍强说。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说,我国现有焦化企业500家左右,共1400多座焦炉,2017年焦化市场仍供过于求。基于此,焦炭产能过剩和居民燃烧散煤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焦化企业,要继续做好焦炉生产气化焦和民用洁净焦、利用低阶煤炼焦技术的开发,实现煤炭能源高效转换、清洁利用。要延长煤气、煤焦油、粗苯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约化和产品多元化、分质化发展。其中,半焦(兰炭)为电石、化肥等行业提供了清洁且价格合理的燃料,也为解决散煤燃烧替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值得大力探索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田智宇表示,绿色低碳成为各国能源战略主要取向,煤炭转型在能源革命中居于核心地位,煤炭利用应向减量化、高效化、清洁化发展,持续挖掘煤炭产业节能降碳潜力,提高煤炭利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