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简称“低碳院”)、宁夏煤业合作完成的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成套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快充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技术创新性地选用特定结构和组成的煤为原料,项目团队围绕“晶粒调控、结构调控、形貌调控、表面修饰”展开技术攻关研发,成功开发出微观结构独特的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同时首次提出评价石墨负极本征快充性能的新方法。
“该材料快充和循环性能优异。充放电过程是锂离子在负极的嵌入脱出过程。如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晶粒尺寸小,取向性好,这条高速公路道路宽阔,出入口多,锂离子可以快速穿梭,不易拥堵。传统石墨负极道路相对窄,出入口少,在快充的过程中锂离子来不及迁移,容易造成拥堵,形成‘锂枝晶’,甚至引发安全问题。”项目负责人表示。
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可以实现6分钟(10C)快充不析锂,且10C持续高倍率满充满放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80%。同时,该项技术成果还提出了评价石墨负极本征快充性能的新方法。
此外,项目团队完成了年产300吨煤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产线建设,积累了工程化经验,为该技术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