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新材料
百亿布局加速!山西新能源材料项目密集落地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近日九江经开区举行2025年 浏览次数:561次 更新时间:2025-08-08
013亿产值新能源材料项目落地长治

8月5日,长治高新区管委会与正坤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


据悉,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项目总投资3亿元,选址于长治高新区漳泽工业园,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智慧生产线,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8000万元,使用标准化厂房面积为5000㎡,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事实上,2024年开始,长治高新区便全力布局新能源材料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长治高新区铺开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22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产业类项目达45个,总投资351亿元。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推进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年产4万吨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正负极一体化锂电池新材料产业格局。
0215亿新能源材料项目落地忻州
近日,新能汇通双碳产业园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设备安装已完成,预计8月试产,其中第三季度试产计划明确。
据悉,该项目是忻州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的核心项目之一,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2024年11月,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2025年7月设备安装已完成,预计8月试产。
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可满足下游产业链对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正极材料的需求,助力忻州新材料产业产值提升。该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80-100亿元。
03山西逐步打造能源材料基地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近年来紧紧围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这一核心任务,积极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致力于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不仅对山西自身的经济转型意义重大,更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年3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基地,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等能源资源,肩负着重大责任。2025 年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再次着重强调,要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为山西的能源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紧接着,7月9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能源转型,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事实上,传统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据近七成比重,是山西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山西借助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先进产能不断攀升,为能源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传统能源升级方面,山西大力提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2024年,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已达 83%,较 2021年提升了8 个百分点。众多煤矿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了减人、增安、提效,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山西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建成了一批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煤矿,并出台相关地方标准,规范绿色开采技术路径和建设标准。在煤电提质升级上,山西加大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煤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 以来,累计完成煤电机组 “三改联动” 7442 万千瓦,燃煤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从 2020 年底的 319 克标准煤 / 千瓦时降至 2024 年底的 311.9 克标准煤 / 千瓦时。在煤化工领域,山西以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发展。例如潞安化工 180 万吨 / 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2024 年转化煤炭约 452 万吨,实现了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转变。

在新能源发展领域,山西锚定绿色低碳目标,积极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开发,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发展氢能、甲醇全产业链,稳步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突破 50%,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绿电外送量保持全国第一。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 500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京津冀提供 93 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吕梁经开区在氢能源核心技术产业化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首批交付的 30 辆 49 吨氢能重卡成功试跑。此外,山西还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印发 2025 年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工作通知,新增 119 个项目,总装机规模达 2400 万千瓦,新型储能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原材料产业转型方面,山西的省属国企华阳集团成绩斐然。该集团成功打通钠离子电池 “正负极材料 — 电芯 —Pack— 储能柜” 全链条,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联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率先制备出 T1000 级碳纤维原丝,打破国外垄断,进入高端材料 “国家队” 行列,推动了山西原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山西积极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能源市场体系。作为国家电力现货交易的首个试点省份,已建成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市场主体数量和交易电量规模实现双重跃升。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平台注册交易商规模突破 3 万户,山西焦煤焦炭国际交易中心 “焦煤数字金融 3.0” 顺利落地,提升了煤钢焦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此外,山西还积极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能源领域合作,高标准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拓展能源开放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