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行业资讯
2017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工作亮点
作者: 来源: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 浏览次数:2721次 更新时间:2018-01-29

2017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炼化工程集团积极应对,坚持深入实施能化为本、创新驱动、全球发展、价值聚焦四大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推动业务高端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在这里,小编要带领大家盘点一下公司2017年的“硕果”,回顾2017,展望2018。


上市以来保持良好经营态势


上市以来,炼化工程集团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步伐,遵循统一战略、统一品牌原则,建立上下联动的市场开发机制,境外新签合同额保持总体稳定态势;项目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合同质量、项目效益稳步提升;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在2017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排名中,“国际250强工程承包商榜单”排名第53位,比上一年度提升22位,“全球250强工程承包商”排名第53位,“全球150强工程设计企业”和“国际225强工程设计企业”中排名分别为第47和65位,其国际225强工程设计企业排名比2016年度提升15位。

        

炼化工程集团自成立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盈利板块。2016年末,资产总额是2012年末的1.59倍,所有者权益是2012年末的3.33倍,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

        

炼化工程集团重组上市是深化专业化重组改革的必由之路,上市大幅提高了公司价值,募集了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提高了企业知名度,确立了中石化炼化工程板块专业化发展方向,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初步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土壤治理中心成立

         

2017年8月,炼化工程集团土壤治理中心在其旗下的五建公司挂牌成立。

        

土壤治理中心的定位是炼化工程集团土壤治理业务“技术+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的主体平台。未来,该中心将持续开展自主研发或集成全球领先的土壤治理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前期规划、方案准备到融资筹划、项目执行的土壤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研发创新、资本运作等领域实现突破,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为国内土壤治理行业的领先者和标准制定者。

        

五建公司是中国石化旗下首家涉足土壤治理行业的企业,近几年已修复完成北京焦化厂等3个大型污染土治理修复项目。此次在该公司挂牌成立土壤治理中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明确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总体上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外土壤修复已有40年~5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完备的修复产业链和修复市场,具有成熟的修复工艺、配套的修复材料、成套的修复设备、高素质的咨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对而言,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只有短短10年时间,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是未来工程市场新的增长点。


双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炼化工程集团参与的“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两个项目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获得二等奖

       

 “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S-MTO)”由炼化工程集团旗下工程建设公司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原石化公司和燕山石化共同完成。2011年,中原石化S-MTO工业示范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全流程的、中国石化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MTO工艺的开发成功。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全流程MTO技术的国家,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不但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先进、成套、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国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开辟了一条新路。

       

 “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由炼化工程集团旗下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与神华集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此项目由神华集团牵头,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研发。该项目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建成了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由炼化工程集团旗下工程建设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金陵石化等共同完成,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ERP项目国内业务上线

        

2017年11月,炼化工程集团ERP项目第二批推广单位上线。至此,炼化工程集团ERP项目国内业务上线工作全面完成,为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ERP项目建设围绕工程企业的业务特点,推动财务核算标准体系、物资采购规范体系、项目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在工程行业的适应性应用,覆盖了设计咨询项目、EPC及施工总承包项目、装备制造项目、投资费用项目等核心业务场景,完成了全产业链的业务融合。

        

炼化工程集团ERP项目从2013年启动实施,历经5年,搭建了以施工总承包类、投资费用类、装备制造类、设计咨询类等4个主要应用场景,以及财务、采购、投资、销售、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设备管理、装备制造等8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上线运行项目9175个,主要创新应用49项。

        

未来,ERP项目将跟随炼化工程集团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走向世界,成为支撑企业全产业链运营、促进管理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基石。


成功收购节能中心

       

2017年9月,炼化工程集团利用募集资金成功收购了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这是炼化工程集团上市后的首次资本并购。节能公司将作为炼化工程集团内部节能工程和技术资源的平台,进一步整合企业节能业务,成为炼化工程集团拓展节能工程市场、发展做强做大节能工程业务的专业公司,并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链、价值链。


“一带一路”市场发展加速

        

近年来,炼化工程集团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家炼化工程技术新名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炼化工程集团新签“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合同46个,合同金额78.35亿美元,在巩固传统的中东、东南亚和中亚市场基础上,炼化工程集团积极稳妥开发俄罗斯、南亚、美洲和非洲的市场。按照上市公司治理要求,炼化工程集团主动探索炼化工程境外业务管理新机制和新模式,海外营销网络得到持续完善,市场开发效率实现有效提升,境外收入占比达到40.2%。

        

在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地方——哈萨克斯坦,炼化工程集团承建的石油深加工项目催化裂化装置2017年12月15日投料开车。

        

阿特劳炼油厂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哈萨克斯坦石化产品种类最丰富、质量等级最高的炼油厂,对推动其石化产业升级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实现中国炼化工程设计技术整体出口中亚市场,也是中国企业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和重大成果,对加强中哈双方长期能源合作、深化中哈友谊、打造中国炼化技术成为国家新名片,助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哈萨克斯坦创新规划和炼厂现代化改造需要,阿特劳炼油厂自200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芳烃项目、石油深加工项目两个现代化升级改造工程。两个项目均由炼化工程集团实施完成,总投资27亿美元。其中,芳烃项目已于2015年12月建成投产,是哈萨克斯坦最大和唯一的芳烃装置,填补了其在该领域的空白,极大缓解了其成品油供应不足、依赖进口的矛盾。

        

在承包阿特劳炼油厂的改造过程中,炼化工程集团注重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在就业高峰期,当地的用工人数曾经达到近万人,其中聘用的当地员工达到了六七千人,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增加了一批炼化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装备技术中心揭牌

         

2017年12月,炼化工程集团装备技术中心在宁波工程公司象山工厂揭牌成立。

        

装备技术中心根据炼化工程集团的发展战略要求而成立,旨在进一步落实战略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服务支持中心的“四大中心”职能定位,推动制造业务实现高端化发展,并使其成为炼化工程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效益增长点。

        

装备技术中心承担炼化工程集团制造板块业务发展职能,将通过发展专有专利技术设备、模块化设备、成套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从通用设备生产商到成套装备集成供货商、从设备制造商到业务服务商的转型,最终成为炼化工程集团“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走出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启动首期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2017年,为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炼化工程集团逐渐改革原有体制、机制,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市场化机制。该计划是维护股东权益、公司利益和激励对象利益、促进炼化工程集团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实现股东、公司和激励对象利益的有机统一。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是炼化工程集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未来将逐步推广到关键核心的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