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副总工程师。
专业专长、工作经历及主要成就:
专业专长:从事石油加工工业装置设计工作6年,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及催化剂研究13年,煤炭直接液化、煤油共处理及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技术与催化剂研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14年,具有石油化工与煤化工双领域相关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经验。
工作经历及主要成就:
工作经历:
时间 |
工作单位 |
职务 |
1985.07-1991.09 |
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 |
工艺设计及项目负责人 |
1991.10-2004.09 |
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 |
项目负责人 |
2004.10-至今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 |
历任煤液化所工艺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现任分院副总工程师 |
主要成就:
1985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炼制系石油加工专业。
1985.07—1991.10,在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工艺专业的设计工作,曾从事石油化工相关工业生产装置(如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氧化沥青、硫氰酸纳、丙酮氢醇等)的工艺设计、安装施工及开车运行等工作。
1991.11—2004.10,在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主要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及催化剂方面的科研开发工作,曾担任过“国内外典型原油重油的组成及加工方案研究”、“辽河油深拔技术的研究”、“高酸原油加工方案的研究”、“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脱硫工艺研究”等中石化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曾负责炼厂工业项目如“玉门分子筛脱蜡生产航空液压油工业项目基础试验研究”、“管输原油中氯的来源、类型及对原油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沿江炼厂进口高硫油中硫的类型、分布及加工过程迁移规律的研究”等数十项工作。曾担任中石化原油评价信息情报站副站长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了解国内外主要原油的基本特性和加工工艺技术方案,熟悉石油加工相关工艺技术及催化剂特性,具有石油加工相关技术工程化经验。
2004.10—现在,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煤液化研究所,从事煤直接液化工艺、煤油共处理工艺、煤焦油深加工工艺及催化剂技术、精细化学品加工技术研发,尤其对煤基油品加工技术研发具有经验和优势,带头开发了“煤直接液化二代催化剂”、“煤油共炼工艺技术”和“煤焦油非均相悬浮床加工技术”,完成两个规模(20万吨/年和50万吨/年 )煤焦油非均相悬浮床加工项目的工艺包和技术许可。
曾参与完成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973课题(如863计划/2007AA05Z335/褐煤脱氧与溶剂重质化的液化新工艺研究/主要参与人,973计划/2011CB201303/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褐煤温和加氢机理及产物油和芳烃/酚的分离精制(前两年)/主要参与人),十二五期间,曾主要承担的课题有:863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煤基液体产品联合加工及煤液化残渣制取碳材料技术研究”(2011AA05A203)课题四“煤热解重油的加氢裂化技术”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褐煤、低变质烟煤干燥、热解提质新工艺-“褐煤热解、提质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2012BAA04B04/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负载型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煤液化油脱硫脱氮反应机理研究”/U1261117/项目负责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煤油共处理新工艺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13DFA61660/项目负责人。
目前正在承担“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制高品质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2016YFB0600300)课题三“低变质煤直接加氢液化富产芳烃过程原理及调控”(2016YFB0600303)课题负责人。
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01010217361.3” 、“一种非均相催化剂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方法/201010217358.1”、 “一种非均相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方法/ ZL.2013101790510 ”、“双金属多金属高分散复合型煤焦油加/ ZL.201010272981.7”、“ 一种煤直接液化方法及系统/ ZL.2013100388421”,“一种高含氧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方法/ ZL.201010541565.2”、“ 一种煤基军用燃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军用燃料/ ZL.2013102415777” 、“一种煤基高芳烃潜含量原料油的制备方法/ ZL.2014102654077”、“一种系列油墨溶剂油的制备方法/ ZL.201010178122.1”等超过40件,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煤焦油评价内容及试验方法》一本,2012年“煤/焦油制取清洁液体燃料油和化学品技术”获北京市第六届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排名第一。
现任煤化工分院副总工程师,兼任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化工产品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环保部环保局评估中心技术评估专家库专家。
主要专利如下:
序号 |
名 称 |
专利 号 |
主要发明人 |
状态 |
类型 |
1 |
加氢裂化生产燃料油的方法及装置 |
ZL.2012102866230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2 |
一种非均相催化剂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方法 |
ZL.201010217358.1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3 |
一种煤直接液化方法及系统 |
ZL.2013100388421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4 |
一种非均相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方法 |
ZL.2013101790510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5 |
一种煤基高芳烃潜含量原料油的制备方法 |
ZL.2014102654077 |
张晓静 |
授权 |
发明 |
6 |
双金属或多金属高分散复合型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0.1.0272981.7 |
授权 |
发明 |
|
7 |
一种高含氧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方法 |
ZL.2010.1.0541565.2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8 |
一种系列油墨溶剂的制备方法 |
ZL.201010178122.1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9 |
一种复合型煤焦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010217361.3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10 |
煤焦油催化加氢方法及装置 |
ZL.2011102603264 |
张晓静 等 |
授权 |
发明 |
11 |
油墨溶剂油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210171772.2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12 |
页岩环保型溶剂油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2102628567 |
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13 |
一种复合型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1102164869 |
授权 |
发明 |
|
14 |
一种油溶性复合型悬合型悬浮床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4102164858 |
黄澎/张晓静等 |
授权 |
发明 |
15 |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14100574260 |
黄澎/张晓静等 |
公开 |
发明 |
16 |
一种高温煤焦油脱水脱盐方法 |
201510833178.9 |
朱肖曼/张晓静等 |
公开 |
发明 |
17 |
一种煤焦油电脱盐实验装置 |
ZL.201520953082.1 |
常秋连/张晓静等 |
授权 |
实用 新型 |
18 |
一种煤油共炼方法及其装置 |
2016111902200 |
颜丙峰/张晓静等 |
公开 |
发明 |
19 |
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及其除酚装置 |
2016108276112 |
黄澎/张晓静等 |
公开 |
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