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正式施行,在矿业领域掀起波澜,尤其对与矿产紧密相关的焦煤、纯碱、玻璃产业影响深远。
此次法规修订围绕矿业权出让、生态修复、产能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有望重塑相关产业链的成本、供应及市场格局。
焦煤市场:成本上升,供应结构优化
新规要求矿业权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方式出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企业需凭技术和资金实力竞争资源,增加了获取资源的成本和难度,尤其对中小型民营煤矿冲击较大。新建矿井最低产能门槛提升至30万吨/年,加速小型矿井退出。
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将减少40%,部分产能退出会影响焦煤短期供应。
矿区生态修复制度的建立也是新规一大亮点,要求采矿权人按经批准的矿区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修复,并将生态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这无疑会增加焦煤企业的运营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将促进焦煤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预计2025年下半年,焦煤价格走势将进入关键转折期,政策执行力度、进口变量、需求韧性等因素将左右价格走向。基准情景下,新法实施初期,矿业权竞拍溢价和生态修复成本推动山西中硫主焦煤坑口价从800 - 850元/吨升至850 - 900元/吨,四季度中小矿集中退出后,供应缺口扩大,价格可能突破95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