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的全体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精神,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为建设现代化焦化产业不懈奋斗。”2020年12月2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在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理事)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题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为建设现代化焦化产业而不懈奋斗》的主题报告时表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焦化行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矛盾、风险挑战时时存在,务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握机遇,增强风险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下附中焦协制订的《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焦炭产量略有减少焦企效益有所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我国焦炭产量为3.91亿吨,同比下降0.67%。其中,钢铁联合焦化企业焦炭产量为9255.1万吨,同比增长2.28%;其他焦化企业焦炭产量为29843.7万吨,同比下降1.55%。2020年7月~10月份,焦炭产量已连续4个月保持了正增长。总体来看,焦炭产量虽略有减少,但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以往供大于求的被动状态得到改善。
此外,我国焦炭出口量明显减少,进口量大幅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前10个月,焦炭出口量为279.96万吨,同比下降48.50%。由于短期内除中国外全球经济恢复仍很艰难,大宗原燃料需求明显减少,2020年我国焦炭出口或降至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2020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焦炭245万吨,同比增长655.24%。虽然2020年以来焦炭进口量明显高于2019年,增幅也很大,但仅占国内焦炭产量的0.63%,对国内焦炭市场供需状况几乎没有影响。
冶金焦炭进口是国内外两种资源供需变化的一个新情况,应给予必要的关注。据统计,2020年11月份,粒度大于40毫米的焦炭平均价格为2134元/吨,自当年7月份以来焦炭价格基本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230多家焦化生产企业吨焦平均利润在220元左右。
据了解,2020年因山东省实施“以煤定焦”,江淮地区、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落实去产能及环保治理要求等,产能释放受限,加上生铁产量增长而焦炭产量下降,总体来看,市场供需偏紧,焦炭价格上涨。
“近几年焦炭价格基本呈现随煤炭、钢铁企业效益的增减和供需平衡状态而波动的情况,焦化企业自身成本控制水平是影响盈利水平的关键。”崔丕江指出,“2020年前10个月,焦炭产量比2020年上半年降幅缩小1.8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将与2019年持平,企业效益将比2019年有所提高。”
“十三五”时期焦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崔丕江表示,“十三五”期间,焦化行业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焦化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可喜进步。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焦化行业规范发展取得新进展。几年来,在国家政策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督导和引领下,焦化企业依法依规设立,行业自律意识明显增强。焦化生产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大多数企业规范进入煤化工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产能置换、退出、淘汰政策措施综合兼顾了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定位、社会责任、企业诉求等客观因素,行政执法差异化监管措施进一步改进规范,焦化市场体系建设有所改善,竞争趋于理性。截至2019年底,实际准入企业数量为369家(含新增产能企业),实际准入焦炭产能为37238万吨,其中常规焦炉准入产能32873万吨,占常规焦炉总产能55.38%,化解过剩产能超过5000万吨。
二是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据中焦协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现有常规机焦炉1156座,产能为5.51亿吨。其中,5.5米级以上焦炉有562座,产能为34556万吨,占总产能的62.68%;4.3米焦炉有594座,产能为20574万吨,占总产能37.32%。同时,焦化产业焦炉煤气制甲醇总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左右,焦炉煤气制天然气能力达到60多亿立方米/年;煤焦油加工总能力达到2400万吨/年左右;苯加氢精制总能力达到600万吨/年左右,干熄焦处理能力44150吨/小时。“十三五”期间,焦化行业“四新技术”中的一批关键核心工艺装备,实现了从引进向自主创新研发制造、全部国产化以至超越领先的转变。我国焦化产业已经形成了集“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建设施工、生产运营、检化验”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先进工艺流程和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为建设我国现代化焦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装备保障。多年来我国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总产量的67%以上,炼焦技术装备出口到10多个国家,近5年累计出口焦炭预计3700万吨,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
三是科研开发基础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研究中心、试验室(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和示范企业,为我国焦化产业打下了产业链完整、标准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基础。
四是推广新技术应用和先进管理经验成效显著。要求达到特别排放值的焦化企业,焦化废水的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备煤、炼焦、焦化产品的贮存转运密闭等设施基本完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措施基本建成投运,部分企业已经达到超低排放标准,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果持续改进,节能环保技术及配套装备在改进提升中也有新突破;焦化行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五是两化融合体系建设水平有所提升。焦化行业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加强了企业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顺畅可控、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管理水平;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和期货交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企业焦化产品交易的规范性和效率,提升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信息化管理除在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焦化系统得到普遍应用外,部分独立焦化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应用。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所产生的效益愈加明显,正逐步成为焦化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
六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焦化企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在企业全面创新、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机制和运营模式,迈向现代化焦化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
七是协会健康发展。几年来,中焦协和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焦化协会(分会)加强自身服务协调能力的建设,积极参与行业发展、产业政策的议政决策、规范标准的制(修)订,及时反映企业合理诉求,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
焦化行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已定
会上,崔丕江提出焦化行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
一是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升级,全部焦化企业达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要求。
二是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规划,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水平,通过实施并购重组,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强强联合、高效集约化发展。
三是坚持全流程系统优化理念,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四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取到2025年通过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验收的焦化企业达到50%以上。
五是完善能源管控体系,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力争到2025年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达到50%以上。
六是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
围绕这些目标,焦化行业也已形成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包括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等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积极推动行业资产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开拓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应用的新领域,建立焦化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机制,真正形成煤钢焦化企业利益共同体;转换增长动力,依靠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效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重点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等综合利用效率,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焦化发展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以先进标准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