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19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山东济宁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化工新材料行业要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行业转型战略研究,加快推进行业补短板等工作。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石化化工处司腾飞表示,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动行业转型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化工新材料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强调,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成效显著,领军企业加快成长。“不过,行业依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不少高端产品仍严重供给不足,关键配套原料产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主体小而分散,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亟待完善,部分产品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李寿生说。
李寿生指出,下一步,化工新材料行业要继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并着力做好五点工作。一是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努力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大战略需求,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二是紧跟国际前沿,抢占一批制高点技术。加快超前部署,构建先发优势,在更多关键技术上努力实现自主研发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原创核心技术。
三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国家级和行业级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快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听取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充分释放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做好化工新材料“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对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路及战略进行全面调查研究。
中科院化学所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徐坚表示,当前,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敲响了警钟,行业要努力消除“卡脖子”重灾区,如硅和硅基材料、高端光刻胶、大功率半导体封装材料等。行业未来要用大数据的统计和精准去客观评价行业发展方向,用财务会计经济效益模式寻求科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新材料行业加速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