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重要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建议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天然气耦合发展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855次 更新时间:2024-03-05

3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联泓新科方面获悉,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共携四份议案上会,分别关注禁限塑政策、火车票与飞机票退改签费率、煤化工产业发展、天然代糖产业发展等四个方向。


郑月明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煤化工产业发展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郑月明指出,在“双碳”目标下,煤化工产业积极实施减碳降碳举措。从化学角度来看,碳元素只能转化,不能消除。煤化工合成化学品过程中普遍存在“碳多氢少”、碳氢比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碳排放量较大。要减少碳排放,需要向反应体系中补充氢元素。

郑月明表示,除氢气外,天然气为常见易得的富氢原料。不过,目前绿氢制备成本较高,供应有限,主要依靠风电、光伏制取,产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的地域限制。同时,我国天然气整体资源不足,优先作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使用,政策上限制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

对此,郑月明建议,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绿氢耦合发展,支持绿氢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降低绿氢成本,提高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支持煤化工产业与天然气耦合发展,提升煤化工产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在国家规划的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煤化工企业根据所在区域能源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减碳方式。在天然气供应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区,支持现有煤化工企业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与天然气耦合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禁限塑措施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和突破,我国的可降解塑料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瓶颈问题逐步解决,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禁限塑政策

在禁限塑政策方面,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继续关注解决“白色污染”并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他认为,但近两年来,随着“禁塑令”舆论热度下降,国内市场对传统塑料制品消费习惯有所反弹,可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减弱。

郑月明表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快递包装、农用地膜等市场所用的一次性包装仍以传统塑料制品为主。走访发现,国内多数大型商超虽然在结账处提供付费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环保布袋等,但在生鲜果蔬等区域仍提供大量传统塑料分装袋,且不限量免费供应。多数小型商超、农贸市场、外卖包装等仍以使用普通塑料袋为主。

与此同时,目前出台的“禁限塑”相关政策措施中,缺少有效的激励、处罚和纠错机制,消费层面缺乏倒逼淘汰压力,部分禁塑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此外,可降解产品市场推广力度不够,需求不足,导致行业开工率不高,影响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随着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可降解塑料等产业快速发展,禁限塑工作的基础越来越扎实,推动全面实施“禁塑令”的时机趋于成熟。

为此,郑月明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提高日常执法检查、不定期专项抽查等频次,禁止传统塑料进入禁限塑终端消费领域,加大对限制领域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处罚力度。

二是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将“禁塑令”的实施成效,作为评选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

第三,进一步完善可降解产品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最后,支持可降解产品的回收和处理,优先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区、风景区设立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分类回收设施,建设集中堆肥处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