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传统煤化工已经普遍处于产能饱和及过剩状态。煤焦油深加工中的以煤焦油加氢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2417次 更新时间:2020-12-17
近年来,中国传统煤化工已经普遍处于产能饱和及过剩状态。煤焦油深加工中的以煤焦油加氢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产业,虽然技术先进,但市场发展前景极具不确定性。近日日由陕煤及西北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煤基航空煤油进入工程应用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煤焦油深加工有了新思路,这对煤焦油的开发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月8日上午,使用由陕煤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西北大学共同研制的煤焦油基航天煤油的火箭发动机整机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首次将煤焦油基航天煤油应用于航天领域,标志着我国煤焦油基航天煤油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我国的煤焦油深加工又多了一个发展方向。
陕煤集团联合研发的这种煤焦油基航空煤油具有大比重,高热值、高热容、高热安定性,低凝点、低硫、低氮、低芳烃等特点,多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而且燃烧性能好,洁净度高,不易引起静电,对机件腐蚀性小。
随着中国炼钢等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焦炭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的传统煤化工也逐渐发展起来。历经几十年的时间,至今中国的传统煤化工已经普遍处于产能饱和和过剩状态。而且中国过去对煤焦油的粗放利用,也大大降低了传统煤化工的经济性。这迫使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开始由依赖传统发展,向谋求“新型”转型。对于煤焦油而言,其中最成功的新型利用既是煤焦油加氢。
现代煤化工虽然技术先进,但市场发展前景依然不确定。自从2004年中煤龙化国内首套5万吨/年中温煤焦油加氢装置投产以来,历经16年的发展,国内中温煤焦油加氢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且逐渐形成了产能“聚居”趋势。然而十余年来,受中温煤焦油的性质及国内加氢技术限制,当前煤焦油加氢产品仅能用来调和柴油,或进入重整装置,或切割诸如溶剂油等产品。当前国内中温煤焦油加氢的主要产品主要是集中在柴油组分及石脑油方面,虽然有部分宽馏分加氢装置可以复产一些芳烃类产物,但是最终的归途也不过是多被用来调和汽油。
产品的单一性,不再适合国内油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七大炼化基地的布局及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发展,国内炼油一次装置产能呈逐年扩大趋势。据卓创资讯预测,至2021年中国一次炼油产能或将达到9.81亿吨/年,同比或增加5.03%。到2025年,中国一次炼油产能将增至10.82亿吨/年左右。预计2021年中国成品油产量将增至3.76亿吨,同比上涨12.57%。至2025年中国成品油年产量或达4.55亿吨。而中国成品油市场2021年实际需求量或在3.1亿吨,2025年实际需求量或在3.49亿吨。
而成品油的供应过剩,也将会从根本上挤压中国调和油的生存空间。如果中国的煤焦油加氢产业继续处惊不变的话,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愈来愈难。所以煤化工企业想借助煤焦油加氢这一“新型”产业来获取长远发展,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中国航空煤油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年-2019年中国航煤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为2971、3210、3529万吨及3715万吨。未来五年,随着中国对航空事业的支持及民营航空的发展,中国煤油消费量将继续呈现明显涨势,2021年消费量或达到3782万吨,同比涨幅为13.57%。
煤焦油加氢当前产品用途的单一性,及从国内未来对航空煤油发展向好趋势来看,未来煤焦油加氢生产航空煤油的确是一条不错的道路。而且从国内来看,煤焦油基生产航空煤油在煤基或煤基产物生产航空煤油中,并非是首例。在我国,航空煤油的生产几乎被主营炼厂所垄断,民营炼厂中虽有恒力石化、京博等部分炼厂生产,但装置能力与主营炼厂难以相比。因航空煤油的销售也具有垄断性,流入市场的量较少,但因其市场需求量尚可,往往在销售旺季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其盈利性要高于多数现有煤化工产品的盈利性。
据了解,陕煤集团已经建成年加工70万吨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的生产装置,2021年底还将建成一套年产50万吨的特种油品装置。发展煤基航空煤油,对缓解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及煤化工企业规避利润亏损风险,均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2月8日上午,使用由陕煤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西北大学共同研制的煤焦油基航天煤油的火箭发动机整机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首次将煤焦油基航天煤油应用于航天领域,标志着我国煤焦油基航天煤油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我国的煤焦油深加工又多了一个发展方向。
陕煤集团联合研发的这种煤焦油基航空煤油具有大比重,高热值、高热容、高热安定性,低凝点、低硫、低氮、低芳烃等特点,多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而且燃烧性能好,洁净度高,不易引起静电,对机件腐蚀性小。
随着中国炼钢等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焦炭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的传统煤化工也逐渐发展起来。历经几十年的时间,至今中国的传统煤化工已经普遍处于产能饱和和过剩状态。而且中国过去对煤焦油的粗放利用,也大大降低了传统煤化工的经济性。这迫使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开始由依赖传统发展,向谋求“新型”转型。对于煤焦油而言,其中最成功的新型利用既是煤焦油加氢。
现代煤化工虽然技术先进,但市场发展前景依然不确定。自从2004年中煤龙化国内首套5万吨/年中温煤焦油加氢装置投产以来,历经16年的发展,国内中温煤焦油加氢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且逐渐形成了产能“聚居”趋势。然而十余年来,受中温煤焦油的性质及国内加氢技术限制,当前煤焦油加氢产品仅能用来调和柴油,或进入重整装置,或切割诸如溶剂油等产品。当前国内中温煤焦油加氢的主要产品主要是集中在柴油组分及石脑油方面,虽然有部分宽馏分加氢装置可以复产一些芳烃类产物,但是最终的归途也不过是多被用来调和汽油。
产品的单一性,不再适合国内油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七大炼化基地的布局及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发展,国内炼油一次装置产能呈逐年扩大趋势。据卓创资讯预测,至2021年中国一次炼油产能或将达到9.81亿吨/年,同比或增加5.03%。到2025年,中国一次炼油产能将增至10.82亿吨/年左右。预计2021年中国成品油产量将增至3.76亿吨,同比上涨12.57%。至2025年中国成品油年产量或达4.55亿吨。而中国成品油市场2021年实际需求量或在3.1亿吨,2025年实际需求量或在3.49亿吨。
而成品油的供应过剩,也将会从根本上挤压中国调和油的生存空间。如果中国的煤焦油加氢产业继续处惊不变的话,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愈来愈难。所以煤化工企业想借助煤焦油加氢这一“新型”产业来获取长远发展,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中国航空煤油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年-2019年中国航煤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为2971、3210、3529万吨及3715万吨。未来五年,随着中国对航空事业的支持及民营航空的发展,中国煤油消费量将继续呈现明显涨势,2021年消费量或达到3782万吨,同比涨幅为13.57%。
煤焦油加氢当前产品用途的单一性,及从国内未来对航空煤油发展向好趋势来看,未来煤焦油加氢生产航空煤油的确是一条不错的道路。而且从国内来看,煤焦油基生产航空煤油在煤基或煤基产物生产航空煤油中,并非是首例。在我国,航空煤油的生产几乎被主营炼厂所垄断,民营炼厂中虽有恒力石化、京博等部分炼厂生产,但装置能力与主营炼厂难以相比。因航空煤油的销售也具有垄断性,流入市场的量较少,但因其市场需求量尚可,往往在销售旺季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其盈利性要高于多数现有煤化工产品的盈利性。
据了解,陕煤集团已经建成年加工70万吨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的生产装置,2021年底还将建成一套年产50万吨的特种油品装置。发展煤基航空煤油,对缓解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及煤化工企业规避利润亏损风险,均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