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项目“低温催化氧化法VOCs处理技术侧线试验”,在兰州石化公司橡胶厂丁苯车间顺利完成现场试验研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要求。成功的现场试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VOCs是造成大气中PM2.5及臭氧升高的主要污染物质,因而成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处理对象。炼化企业的水处理池、工艺装置、罐区、污水处理单元等均是VOCs的主要排放源,排放点广泛,排放量大,对处理技术的需求紧迫。在目前众多的处理技术中,催化氧化法处理效率高并且无二次污染,已成为主流技术,其核心是催化剂。
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的项目团队在低温催化氧化法VOCs处理装置建设时排除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历经3个月的认真筹备,在兰州石化公司橡胶厂丁苯车间完成了处理量为16m3/h VOCs催化氧化处理装置的安装调试,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为了确保装置建成后现场试验的顺利完成,针对丁苯尾气胶粒、灰分、油分含量大,浓度波动、组成变化大的现场条件,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对空速、反应温度、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条件试验,优化了催化剂的配方与制备工艺,完成了现场试验所需工业级催化剂的试生产。
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的项目团队在空速15000h-1,温度300℃以下的条件下,完成了1000h现场长周期试验,VOCs去除率稳定达到97%以上,并与现行进口催化剂运行效果做横向对比,处理效果优于现行的进口催化剂。经兰州石化公司标定,丁苯尾气经处理后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低于1mg/m3,去除率大于99%。
经调研,仅兰州石化公司已建、在建的VOCs处理装置有10套,催化剂需求量约20~30m3,而中国石油尚无自主研发的VOCs处理催化剂,外购的进口催化剂价格约150万元/m3。可以预见,自主VOCs催化剂的使用将打破进口催化剂在中国石油的垄断地位,实现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攻关创效、成果推广创效、成本压降创效”三大行动目标,为打赢降本增效和蓝天保卫战作出了石油人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