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煤焦油加氢项目
煤焦油质量波动的原因分析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289次 更新时间:2025-03-25

导致甲苯不溶物含量增加的原因是配合煤的水分较低,粉碎细度较大,使得系统游离碳成分骤增。在焦炉操作不稳定、装煤量不足以及集气管吸力较大的情况下,随煤气进入集气管的煤尘和多孔碳颗粒物质中,有部分物质的视密度小于焦油的相对密度,而在焦油氨水的浸润充塞下,其视密度增加至与焦油十分接近,并分布于焦油中,给焦油的 澄清分离带来困难。

导致焦油粘度、密度增大原因是炼焦配合煤性质稳定的情况下,炼焦操作及加热制度的变化,会对炼焦化学产品的质量和产率产生较大影响。结焦时间调整后,在煤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炼焦温度的提高,使炭化室炉墙温度升高,初次产物的二次热解程度相对增大,其结果是焦油中的酚类及中性油类的产率降低,而萘、蒽、沥青的产率增加,焦油的密度增大,游离碳的含量增高,焦油粘度增加。装入炭化室的煤量不足,导致焦炉炉顶空间增大。这样,炉顶空间温度便升高,煤气在炉顶空间停留时间延长,加深了炼焦化学产品的二次热解程度,焦油产品的质量和产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机械化氨水澄清槽两台刮渣槽可满足生产需求。但在焦炉生产不稳定、特殊情况下,荒煤气中的焦油渣、灰分、粘性物成倍增加后,两台刮渣槽运行远远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导致刮渣效率低。再加上渣泵抽渣次数少、时间短等因素,将使焦油氨水分离槽中的焦油渣不能及时有效地抽出,从而使焦油渣分离效果差,使得油质量发生变化。焦炉实行无烟装煤时,由于高压氨水泵压力过高,在炉内产生负压过大,使荒煤气中烟尘、煤粉、焦粉大增,这些固相物质最终混入冷凝液,进而进入焦油中。加强煤饼捣固质量,可以有效防止煤饼倒塌后造成的炉顶空间增大,进而造成煤气滞留时间过长而产生二次裂解。

在化产回收车间初冷器前吸力过大,会将煤粉焦粉带入煤气,吸力过大炭化室形成负压,吸入空气,引起部分化学产品在炭化室内烧掉,使炭化室内温度增高。初冷器煤气出口温度20~22℃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影响煤气的导出,煤气滞留引发煤气二次分解加重。焦油中水分、灰分、甲苯不溶物是焦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冷凝工序的生产操作。操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焦油氨水澄清槽内应保持—定的焦油层厚度,—般为1.2~1.8m,排出焦油时应连续均匀,不宜过快,要求夹带的氨水和焦油渣尽可能少,最好应装有自动控制装置。(2)严禁在焦油澄清槽内随意排入生产中的杂油(硫氨酸焦油等)、杂水(蒸氨废水等),以利于焦油、氨水、焦油渣分层,便于分离。(3)静置脱水的焦油储槽,严格控制温度在80~90℃,保证静置时间在两昼夜以上。同时应按时放水,向精制车间送油时应均匀进行,且保持槽内有一定的库存量。(4)严格控制初冷器后的集合温度符合工艺要求,避免因增大风机吸力而增加煤粉和焦粉的带入量。另外,焦炉操作应力求稳定,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定,尽量减少因煤粉、焦粉带入煤气而形成焦油渣,防止焦油氨水分离困难。(5)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氨水满流情况、焦油压油情况、油水界面升降,减速机、刮渣机运行情况保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