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莫洛瓦利县,地球赤道地区。
中资机构在这里建设运营的青山工业园中,一座规模宏大的焦化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建成后,将凭借年产500万吨焦炭的产能,成为全世界单体最大的焦化厂。这就是德天焦化公司,由新天钢集团投资并主导建设和运营,也是德龙集团海外印尼钢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两年前考察选址开始,来自天津的钢铁人,钻雨林,踏沼泽,顶烈日,淋暴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以“战天斗地”的气魄逐步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工厂,诠释了“中国速度”。他们践行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拓展着钢铁版图,书写着一段中国钢企“走出去”的动人故事。
“走出去”的时代际遇
电话那头,李建正在工地上和施工人员一起讨论着配煤槽的拼装方法。由于信号不好,他只能来到项目指挥部的板房里,但和记者的通话仍是时断时续。
李建是新天钢集团旗下焦化厂——天焦公司(天津人俗称三煤气)备煤部部长,从20年前进入公司算起,他和焦炭已经打了20年的交道。来印尼前,他管理着公司备煤、焦炭成品运输等主体工序。眼下,在印尼的项目德天焦化正在加速建设,从项目动工开始,李建几乎一天都没有离开过管理岗位。
李建在现场
焦炭是钢铁厂的核心原料和燃料之一,没有焦炭,就炼不出铁,没有铁,就炼不成钢。近年来,焦炭价格上扬,国内产能受限,包含新天钢集团在内的整个德龙集团每年焦炭需求缺口就有上千万吨。国家鼓励企业“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建设的园区和企业已经是多点开花。2020年,已是新天钢集团成立的次年,此时的德龙已经耕耘东南亚市场数年,在印尼的德信钢铁已经建成投产,亟须在当地建设一座大型焦化厂,就这样,任务拍给了新天钢旗下的天焦公司。
变革之际,李建所在的天焦公司并无例外地成为混改和重整的一部分。在新天钢的业务架构下,决策、执行、运行,一切都是果断而高效。当集团把在印尼建厂的任务交给公司,天焦公司上下感受到的不是负担,而是再次创业的激情和人生再次发展的机会。
说干就干。2020年底,天焦公司由总经理带队的5人考察小组来到印尼考察投资建厂,李建作为业务骨干也位列其中。30多个小时的旅程,辗转多次航班,他们来到了赤道万岛之国——印尼的苏拉威西岛,这里距天津有万里之遥。
李建向记者回忆道,两个月的考察让他们坚定了在印尼开拓事业的决心。首先是市场,印尼工业化水平较低,钢铁产能较低,全国的钢企不超过10家,而印尼又处于城市化的发展期,钢铁建材需求量大,每年需进口1000万吨钢材。放眼整个东南亚,钢铁进口需求更是高达6000万吨。德天焦化建成后,最大产能可以达到年产500万吨焦炭,不仅可以供给印尼等东南亚钢铁企业,还能通过海运,供应国内的上级集团公司钢铁厂。
对于焦炭生产企业,印尼也有着原材料价格上的优势,印尼富产煤炭,同时因为是后发展地区,从俄罗斯、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也能享受到比在国内更低的价格。印尼还有着较低的人工成本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多重利好因素,让天焦公司考察团队的报告得到了集团的批复同意。
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港口运输等各种因素,他们决定选址在青山工业园建设焦化厂。这是中资机构投资运营的工业园,园区可以在政府事务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帮助,此前进驻的企业也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建设和运营经验,德龙在印尼的项目德信钢铁就在这个园区。园区还拥有机场和港口,10万吨级货轮10天左右就能抵达天津港。
“在东南亚,印尼的人文环境相对较好,印尼政府比较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建厂。中国企业来了,给当地修路、建学校,受到印尼老百姓的认可。”李建表示。
雨林之上建厂房
2021年3月,占地40公顷的德天焦化项目开始动工。不过,这次“动工”,在李建看来,似乎和之前在国内经历的所有项目都很不一样。
一般来说,国内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都倾向于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很多具备“七通一平”乃至“九通一平”的良好条件,水、电、路、气、电信等基础要素,能通的全通上,土地也都是平整完毕,投资方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差异化需求,建设厂房等设施。可这次在印尼,完全不是这样,对李建来说称得上是一次“奇绝”的经历。
这里地处酷热多雨的赤道,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热带雨林的原始地貌,植被茂密,藤蔓丛生,要建工厂,首先就要“清表”,即清理掉地表植被。李建告诉记者,仅仅这一项任务,就耗费了足足两个月时间。他们组织了当地的十几位挖掘机手,向雨林进军,这是一次艰苦的“征程”。
当地全年雨季有8个月,几乎天天下雨,每天下三四场。一阵急雨过后,太阳出来,直射十几分钟,如果躲避不及时就可能中暑。雨林里没有路,人根本无法进入,如果冒险进入,很可能就出不来了,李建第一次去现场,就是坐在履带式挖掘机的机盖上才得以进去。
这里还有很多沼泽地,在太阳的照射下,部分沼泽表面会晒干,而没经验的人会误以为是坚硬的路面,一脚踩下去就可能陷到腰部。李建表示,他们经常两三个人一起出行,以便在陷到沼泽里可以有人施救。
两个月的清表工作完成,另一项重要且艰难的基础工作——平整土地又开始了。他们召集了100多名司机,驾驶100多辆机具开始土方作业,挖山填谷,开辟平地。工期紧,雨又多,有时也只能冒雨作业;地表潮湿松软,车辆侧滑、陷车的情况时有发生。
耗时四个月,他们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愣是平整出了一片偌大的厂区用地,土方作业量据估算可达500万方。这一切,为随后厂房、焦炉建设等奠定了基础。
在印尼,中国建设人员见识到了各种奇特的异国风物。工地上,一只一米多长的蜥蜴出现在身旁,李建心里一惊,蜥蜴并没有攻击人,钻进了草丛;野猪群、猴群也是不时出现,有一次他还看见一位印尼“老乡”捉到了一条蟒蛇。“在海边会看到那种站着跑的蜥蜴,总之就是各种咱们那里只有在动物园才能见到的动物。”他笑着告诉记者。
生活上的不便也是多方面的,刚到印尼时,李建会在睡梦中被爬到身上的大蟑螂惊醒,他打开灯,把蟑螂赶走,后来习惯了就简单用手一拂,也不会紧张了。他的腿上被一种蚊子叮咬,化了脓,三个月不见好转,涂抹国内带过去的药物均无效,最后从印尼老乡那里买了药,坚持一周不洗澡,才终于痊愈。
李建和同事们,就是德龙、新天钢董事长丁立国所说的“拓荒者”。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2021年9月初,德天焦化正式开工建设,仅仅一年时间,一座现代化工厂已经颇具形态,坚实的路面,崭新的设备,宽敞的厂房,面貌已是改天换地。德天焦化共规划建设6座焦炉,目前2座已经基本竣工,顺利的话年底就能实现投产。
“前赴后继”到印尼
在印尼项目中,德天焦化是由新天钢投资并主导的,如果把时间推到更早,来自天津的钢铁人也一直在参与德龙在海外的业务开拓。
德龙钢铁很早就着眼于“走出去”,第一次海外投资是在泰国,但由于出现了法律纠纷导致首战失利,造成一定的损失,随后德龙又有出国考察人员遭遇航空事故。接二连三的不利事件一度让丁立国动摇过,萌生了“再也不出去了”的念头,但后来,德龙仍然坚持走出国门,他们在2017年锚定了印尼市场,并很快以拓荒的精神建起了德信钢铁。
在早期的海外拓展中,出身于天津钢企的阚永海一直是德龙考察和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2019年1月,德龙参与渤钢系重整,新天钢集团成立,后由阚永海出任执行总裁。
重整之际,新天钢借势融入控股公司德龙的海外项目。2019年底,混改还未全部完成,新天钢各成员单位就开始参与到印尼德信的建设和运营中,大量员工以借调或轮岗的形式开赴印尼,参与生产运营,指导、培训印尼员工。据最新统计,已有4500多人参与到德信钢铁和德天焦化的建设或运营中,形成了“五千铁人下南洋”的壮阔景象。
来自天铁的陆湧浩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天铁石灰石矿回转窑作业区职工,是天津铁厂的“铁三代”,踏实肯干、爱钻研,获得了“新天钢工匠”的荣誉。2021年3月,他主动报名,和100多名天铁同事一起,奔赴印尼。
陆湧浩被分配到炼铁厂设备科,专门负责备品备件的仓储、物流和管理工作。印尼的制造业基础薄弱,很多设备和备品备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从码头堆场接卸货物,再到工厂的日常仓储管理,陆湧浩很快就上手了。
不过,老陆很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和印尼员工的语言不通,再加上很多备品备件如减速机联轴器又很专业,且种类繁多,印尼员工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经常是双方用上翻译软件加各种手势都搞不定。
爱琢磨的老陆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点子,他把数千种备品配件重新编码,用六定位法,以数字和字母指代备件的库位、库房、货架、层数、类别等信息,这样,每种备件就有了唯一的编码,中国师傅如需要某种备件,就可以告知印尼员工编码,印尼工人就可以快速地找到该备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陆湧浩制作中的备品编码表格
印尼员工劳比告诉陆湧浩,自己很喜欢这套工作方法,想跟着他学习,陆湧浩欣然同意,开始带起了徒弟。后来,陆湧浩的这套工作方法,被定为厂里的物资仓储管理制度,在他半年轮岗期结束回国后,这套方法一直沿用了下去。
给印尼居民带来福祉
印尼,万里之外,中国钢铁人以顽强的精神开拓事业,付出了很多。
为了支持李建赴印尼工作,爱人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专心带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才10岁。
今年5月,爱人打来电话,小儿子生病住进了儿童医院。电话里,李建听到的不是媳妇的怨言,而是歉意,说自己没把孩子带好。随后,李建打电话给独自在家的大儿子,说“孩子,爸爸现在不在国内,你是咱家最大的男人了,你要听话,把妈妈和弟弟照顾好。”儿子在电话里说:“没问题,放心爸爸,在印尼安心工作吧!”听到这些,李建瞬间感觉孩子长大了。
印尼小伙劳比在为中国师傅加工椰子
在印尼,李建和很多印尼人成了好朋友,还学会了当地简单的问候语。德天焦化还在建设中,公司就着手准备培训印尼当地工人,为将来的生产做准备,而那些在建设就在这里务工的印尼人,也愿意在公司投产后留下来继续工作。
新天钢和德龙的海外拓展,也让印尼方受益良多。中国企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增加、技能提升和收入增长,给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来自山东的郝振兴是通过招聘加入德信钢铁的,他所在的部门是行政办,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中印尼职工的交流和融通,在他眼里,兰迪和阿默里就是和企业一起成长的两位优秀印尼职工代表。
中印尼职工文体活动
兰迪是一名大学生,刚加入德信钢铁时,他是一名管培生,负责炼钢车间的设备维修,现在他已经成长为板坯维修车间的副主任。他曾说,很高兴能在这里工作,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员让他感到自豪。
阿默里的成长更富励志色彩。五年前德信钢铁破土动工时,阿默里只是一名挖掘机手,负责简单的土方工作,而现在他已是公司生产计划部车队副队长,管理着近150辆大型车辆和机具。当年,因为自然条件等意外状况,进厂道路被阻断,阿默里主动带着工友,从雨林的小路进入厂区,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看到他负责和勤勉的工作态度,公司提拔他做车队的副队长。
阿默里工作认真负责,每天4点就从家里出发,5点到单位后,检查各车辆机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还热爱学习,不断进步,最早他只能驾驶挖掘机,后来还熟练掌握了铲车、装载车等特种车辆的操作驾驶,成为车队的榜样。
阿默里和车队队友
当上了队长,阿默里的月收入比来工厂前提升了4倍,达到了5000多元(合人民币),要知道,按照当地的平均消费水平,月入1000多元就能养活一家人了。有一次,阿默里指着钢厂的道路和厂房告诉郝振兴,原来这里是山丘,他在这里挖土方,而现在变成了一座漂亮和现代化的工厂。“公司给了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能够在这里工作感到很开心。”阿默里说。
在公司五周年纪念活动上,阿默里被授予了“风雨同行奖”。
……
在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新天钢、德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一带一路”典范工程、世界500强、东南亚单体最大钢企……时代的大叙事里,有着一位位钢铁职工鲜活的成长和奋斗故事。天津钢铁人的拓荒之路,不会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