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局6月27日发布的《山西省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比2021年增加煤炭产量1.07亿吨,全年达到13亿吨。力争2023年比2022年再增加煤炭产能5000万吨,全年达到13.5亿吨。
方案对产量增加的方式进行了细化,包括夯实现有煤矿产量基础、加快建设煤矿施工进度、分类处置长期停缓建煤矿、落实国家保供建设煤矿规模调整、加快推进新建接续煤矿项目核准、持续推进煤矿产能核增、加快煤矿各项手续办理、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对接等八项举措。方案还提出,要坚持安全高效,坚持风险管控,坚持均衡生产,坚持依法依规,坚持精准施策等基本原则。
为达到目标,山西省成立了由省长蓝佛安担任组长的山西省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专班,各市政府和省属煤炭集团也要求成立相应的由市长、董事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还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与6月24日前报省工作专班办公室。
虽然山西是中国煤炭行业的“老大哥”,但从增量来看,好像完成这一目标的难度不小。山西的煤炭行业不论是煤炭开发时间和规模,还是开采的量,均已经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就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来看,在井工矿为主,且大部分煤矿存在接续问题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完成的难度确实较大。那么方案提出的增量,对于山西省来说到底是寅吃卯粮还是绰绰有余呢?
从今年以来山西省实际煤炭产量来看,上述目标或能够轻松达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5月,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为52823.8万吨,月均产量达10564.76万吨,如果后期月均产量能够延续这一水平,全年产量则可以达到126777.1万吨,也就是12.7亿吨,距离目标13亿吨已经很近了。
与此同时,从近期有关山西增产保供的报道来看,后期还将有煤矿通过产能核增的方式来实现产量的增加。如此一来,上述0.3亿吨的差距很容易得到弥补。
山西省能源局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山西省共有生产煤矿689座,但有36座煤矿取消了公告,因而证件齐全的生产煤矿共有653座,产能合计106040万吨/年。按照以往的惯例,36座取消公告的可能只是证件到期了,之后续上仍然是在生产矿井之内。
据山西卫视2021年9月6日的报道,截至2021年7月底,山西省共有煤矿890座,产能13.59亿吨/年。也就是说,山西省建设和停产煤矿200座上下,产能在3亿吨/年左右。
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之前公示的全省890座煤矿2022年度分类情况显示,A类煤矿57座、B类煤矿444座、C类煤矿205座、D类煤矿184座。从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安全保障程度较低的和长期停产停建、证照或建设项目手续不全煤矿总数达389座,占煤矿总量的约44%;安全保障较高的仅占6%多一点。
同时,近两年来,山西省新建煤矿的数量和规模都明显减少,而在产的煤矿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质也在发生变化。
即便是在不利的条件之下,2021年山西省全年原煤产量达到了近12亿吨,同比增长10.5%,居全国首位。
总的来看,山西省能够顺利实现煤炭增产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经过兼并重组后,山西省煤矿以省属国有为主,私营煤矿几乎消失,面对政策任务,相对来说更加容易执行,也更加行之有效。其二,从产能规模来看,所有生产煤矿都在60万吨/年及以上,9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有113座,产能合计6850万吨/年。产能在3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有77处,合计产能42955万吨,占总产能的40.51%;其中,千万吨级及以上煤矿有9处,合计产能13300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2.54%。
在以井矿为主的情况下,山西省特大型煤矿产能占比还是比较可观的,这或是增产的直接原因所在。
总之,不论是从山西省的煤矿情况亦或今年以来的实际产量来看,还是从方案本身来看,既定目标都在可控范围内,完成产量增加1.07亿吨应该是绰绰有余的,而且煤矿生产组织是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